您的位置:网站首页>粤港澳资讯>专家视角 > 正文内容

2017粤港澳合作论坛——粤港澳大湾区发展高层峰会嘉宾观点

发布时间:2017年07月31日 文章来源:中山日报 作者: 点击数: 字号:
 
 
 
2017粤港澳合作论坛


    2017年7月,2017粤港澳合作论坛——粤港澳大湾区发展高层峰会在中山举行。各级各界领导嘉宾齐聚,激扬智慧,共襄盛举。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具有怎样的重大意义?将遵循哪些必由路径和着力点?中山又将如何把握机遇,借势湾区建设实现更高水平发展?


梁振英: 畅通“四要素”是大湾区建设关键
  “粤港澳合作有地缘和人缘优势,有国家的支持和指导,有基础、有成绩,我对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充满信心。”全国政协副主席梁振英指出,通过进一步改革开放创新,在符合“一国两制”和基本法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和消除区域间过时的行政壁垒,让人员、资金、货物和信息四种要素在粤港澳之间畅顺流通,通过市场力量集聚提升协同效应,是成功构建粤港澳大湾区的关键。要充分发挥港珠澳大桥、广深港高铁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效应,尽早制定简化流通的政策,包括放宽港澳车辆进出内地的限制、简化外国驻港企业和人员进入广东的措施等。此外,过去粤港澳合作,港澳的主要作用是“引进来”,未来要更多发挥“走出去”的作用。最后,大湾区建设需要各地工商和科技界以及各地人民的认同、支持、配合和理解,建议做两方面工作:一是定期安排粤港澳三地工商和专业人士会议,增加同产业和跨产业合作机会;二是加强向各地人民,尤其是青年人宣传粤港澳大湾区最新的发展情况,促进三地人民的紧密合作,鼓励香港居民到大湾区了解广东新的变化和事业发展机会。


张晓强: 优势互补正其时,制度创新破短板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张晓强指出,粤港澳大湾区需围绕“以互助促互利、以共建促共赢、注重优势互补、避免重复建设”的发展理念。首先,优势互补携手发展 。“香港可以发挥‘超级联系人’作用,内地可以支持港澳产业落地,提供广阔内需市场、提供就业创业机会、拓展港澳发展空间 。”第二,制度创新共同发展。各地可以在构建高标准经贸规则、推进政府行政体制改革、推进社会事业共建共享、推动产业协同发展等方面进行合作,共同进行制度创新。第三,集聚高端资源。大湾区是中国市场经济最发达的地区,集中了经济特区、自贸试验区、国家级新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试点试验区等众多平台,政策优势叠加,可先行先试。第四,文化认同。三地语言相通,文化相近,内部具有天然的认同感。同时,该区域在近代以来就是中国对外开放的前沿,东西方文明在此汇聚,具有开放包容的文化内涵。
  张晓强认为,大湾区要利用“一环两扇、两屏六轴”的空间布局,就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进一步提升市场一体化水平、打造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构建协同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共建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培育国际合作新优势的六项合作重点,携手打造全球最具发展空间的大湾区都市共同体,形成最具增长潜力的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
  与此同时,大湾区发展下一步要突破缺乏整体协同、创新能力不足等短板 。“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商业模式创新非常强,但基础研究、原始创新的力度不如上海和北京。另外湾区东西两岸区域发展不平衡,也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张晓强指出,湾区内除了香港、广州、深圳等中心城市,中山作为节点城市也要发挥重要作用。特别是在现代装备制造业基地、国家生物医药科技创新区以及大湾区西岸的综合交通枢纽方面,中山应该有所作为。


李光辉: 建立公平有序市场,打造开放型经济模式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副院长李光辉表示,湾区建设对我国新一轮改革开放具有重要的意义,是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系、深化粤港澳合作与交流、引领开放型世界经济发展的需要。他强调,在构建大湾区的过程中,要考虑避免内部竞争,只有形成发展合力,粤港澳大湾区才能真正的成为引领世界经济发展的引擎。这就必须要整合资源,形成市场配置新机制。必须建立起促进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全球高效配置、国际、港澳、国内市场深度融合的新机制,加快推进与开放型经济相关的体制机制改革,建立公平开放、竞争有序的统一大市场,避免同质化竞争,做好规划、标准的对接。
  李光辉认为,在粤港澳大湾区“9+2”的城市格局中,中山有自己很明显的优势,包括区位优势、宜居宜业、创新优势、人才集聚潜力等。他认为,中山要在粤港澳大湾区中实现错位发展,首先要明确自己的优势在哪里,具备怎样的基础条件,在大湾区发展定位的背景下,找到中山整体发展的定位。比如,粤港澳大湾区未来要发展几大产业支撑,在整个湾区的总体产业定位中,中山要明确能够承担什么样的任务,将未来发展的潜在优势和国家整体发展战略相结合。
  李光辉表示,国家在新一轮改革开放当中,提出了要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系。从未来湾区整体发展来看,大湾区的发展,要符合中国开放型经济体系的构建,引领开放型世界经济的发展,逐渐引领世界开放型经济的构建。中山找准定位实现错位发展的同时,同样需要对标世界规则。


蔡冠深: 粤港澳大湾区可能是世界上最好的一片热土
  香港中华总商会会长、香港新华集团主席蔡冠深在接受记者专访时,就中山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当中如何发挥优势、如何通过“孙中山文化”来助推发展等等发表了个人观点。
  蔡冠深认为,这次论坛的重要意义,就在于让粤港澳大湾区的朋友,还有全国人民都能了解到粤港澳大湾区的定位及功能,通过论坛对问题的讨论、媒介的传播,引导大家抓住机遇、相互促进。
  蔡冠深心目中的粤港澳大湾区,将是一个超过日本东京湾区、美国纽约湾区与旧金山湾区的一个新生经济体。“它们三个湾区已经发展到了‘中年’阶段,我们粤港澳大湾区是年轻的湾区经济。”蔡冠深说,这个湾区的起点非常高,因为我们的人口、GDP、创新能力非常强,像深圳的创新、创意能力排在全国的前列,有了这个基础,我们的工业、制造业迅速进入信息化与智能化发展阶段,与现代服务业有机结合。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湾区城市群正在打造的一小时生活圈,宜居、旅游、绿色环保等元素相互叠加,综上所述,粤港澳大湾区可能是世界上最好的一片热土。
  作为中山乡贤,蔡冠深经常利用多种场合,建议过把中山市列为文化发展战略重点城市,在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中,中山如何通过文化来助推发展?蔡冠深表示,中山有一个唯一的名片,全国都没有的,就是孙中山。我们要打好孙中山这个品牌,把“孙中山文化”牌子打响,发挥文化软实力的作用,吸引全球华人共同参与伟人故里建设。此外,以专业镇经济为代表的中山经济很有特点,当前在转型升级过程当中,要把专业镇经济与文化契合在一起,推出一批文化小镇。比如从产业来讲,如沉香,把沉香的文化与产业、旅游等结合在一起是一个非常好的发展方向。


庞 川: 中山澳门可联手打造人才融合“排头兵”
  “湾区建设离不开‘知识影响力’,粤港澳大湾区长远发展需要做好人才培养,而发展高等教育则是培养人才的重要要素。”澳门科技大学副校长庞川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一衣带水的澳门和中山合作前景广阔,两地可在人才培养方面加强合作,联手打造大湾区人才融合的“排头兵”。
  “与世界著名的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和东京湾区相比,粤港澳大湾区的港口吞吐量、GDP都差不了多少。我们的差距在什么地方?一是创造新知识的能力,二是把新知识转化为生产力的能力比不上,三是缺少国际化的文化影响力。”庞川表示,世界三大湾区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经济高度发达,创新能力都非常强,而它们的创新源泉,是有好的大学在支撑。要发挥大学在大湾区里的作用,创造新知识,并把新知识转化成生产力,打造出独特文化影响力的湾区。
  在庞川看来,中山具有特色产业优势,但由于缺乏高等教育机构,在人才尤其是现代服务业人才和国际化人才方面需求强烈,而这方面正好是澳门的强项。澳门和中山可以进一步合作,特别是乘着大湾区建设的东风,突破政策瓶颈,加快推进澳门科技大学中山校区建设。“希望未来随着大湾区建设的推进,能把这个新校区的项目顺利推进,联手打造一个大湾区人才培养的‘排头兵’,我们对此非常期待。”
  庞川还表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最大困难,就是有三个不同的法律区域,三个不同的关税区,三个不同的货币区域。要在“一国两制”框架下,创造性地让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全部畅通起来。希望能够建立起一个充分的、有效的协调机制,真正突破行政壁垒,实现湾区融合发展 。“一定是要在国家的主导之下,有一个国家层面的协调机制,去协调三个不同法律制度、三个不同关税区、三个不同货币区域,大家可以真正地去合作,实现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等各方面的融通。”


邱达根: 引进全球高端人才到粤港澳大湾区来发展
  香港资讯科技联会会长邱达根就大湾区对一个区域的影响、珠三角产业转型的带动作用等接受了记者的采访。他表示,湾区作为一个城市的经济体,对整个地区尤其是产业的带动作用很明显。像美国西部旧金山湾区,对加州和西岸的带动,东部湾区的机器人、医药产业很发达,而且扩散到除美国之外的加拿大等周边城市去。他表示,对整个大湾区来说,无论是对我们青年人,还是产业转型升级都非常重要。粤港澳大湾区不仅仅是产业转型升级,还要把全世界最好的、最高端的人才吸引过来,在这里创新创业,带动整个大湾区经济增长。
  在邱达根看来,粤港澳大湾区对整个珠三角的产业转型升级,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过去内地许多地区的经济形式主要是“前店后厂”,现在内地产业的产值和技术提高了,下一步将会实现新跨越。希望粤港澳大湾区的香港、澳门,以及珠三角九个城市更好合作,把全世界最好的人才最高端的人才引进到这里来,把全世界最好科技研发队伍引到这里来,把现有的产业链带上去。粤港澳大湾区工业底蕴很好,有很多好的企业在这里,下一步要力争在互联网方面、智能硬件等方面进一步提升。要用好香港的金融人才、配合内地的科技,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富有决定性影响力的金融科技市场。借助华为、中兴、腾讯等重大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帮助更多企业走出去,制定国际标准。香港可以提供一个很好的途径。
  邱达根表示,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DNA。中山地处粤港澳大湾区的中心,位置非常优越。“9+2”城市主要是把自己的优势发展好,合作起来。香港将来通过高铁与珠三角城市,形成一小时生活圈,交通脉络打通了,更利于工作、生活、学习,下一步人流会越来越轻便。


王传福: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交通先行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总裁王传福带来 《湾区建设交通先行》的主题演讲。王传福说,全球城市的两大顽疾是空气污染和交通拥堵,在监测空气质量的全球103个国家和地区的3000多个城市中,80%以上的城市污染超标,1/8的人口死亡由城市空气污染导致。
  王传福认为,城市机动车电动化是治理城市空气污染的必经之路,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建设应当推广“深圳模式”,加强联合治污,着力打造绿色宜居城市群。“深圳是全球首个实施‘公交电动化’战略的城市,在今年9月将完成整个城市超过15000辆电动公交巴士的替换。”
  王传福说,粤港澳大湾区城市需要建造成本低、建设周期短、不占路权、极强的地形适应能力。
  “粤港澳大湾区应借鉴东京湾区城市规划经验,通过大力发展轨道交通,实施跨界交通融合,打造一体化都市圈。”王传福现场介绍了“云轨”的性能,表示“云轨”将与公共交通实现错位发展,成为交通一体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王传福认为,过去大力发展经济,忽视了环境保护,先污染再治理,代价巨大,教训深刻。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不能重蹈覆辙,不能先堵死后治理,顶层设计,统筹规划,联合治污,跨界交通融合,适度超前的交通系统规划与建设势在必行。

 

【收藏本文】 【打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