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自贸试验区挂牌成立9周年,有哪些变化深入人心?
4月,前海蛇口自贸片区的深圳西部港区运作繁忙,各色集装箱整齐排放,桥吊装卸货物有条不紊,商船往来通达全球。
隔海相望,南沙横沥岛尖东侧,第十届中国广州国际投资年会在国际金融论坛永久会址举行,超2000亿元项目签约,千亿级信息技术产业集群即将崛起。
横琴封关运行首月以来,海关监管“一线”进出境人员约175.9万人次,进出境车辆超17万辆次。
9年前的今天
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
挂牌成立
是我国批准成立的
第二批自贸区之一
涵盖广州南沙新区片区
深圳前海蛇口片区
珠海横琴新区片区等
3个片区
从9年前的蕉林绿野
到如今的现代化新城
广东坚持以开放促改革
以创新促发展
全力推动广东自贸试验区建设
初步建成
全国改革创新“试验田”
对外开放“新高地”
累计形成制度创新成果696项
4月3日,中国人民银行广东省分行发布了《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多功能自由贸易账户业务管理办法》,通过更加开放的跨境资金流动管理政策,依托多功能自由贸易账户,探索实现高水平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
“通过这一政策,我们企业开展证券投资以外的资本项下业务,不再受投注差外债、境外放款等相关额度和审批限制,资金跨境流动更加便利。在横琴生活的港澳员工也可以更简化地办理薪酬汇划、就医、旅游等跨境资金结算。”芯潮流(珠海)科技有限公司首席财务官葛一益说。
跨境资金流动便利的小变化,背后是制度创新的大格局。
广东自贸试验区坚持以制度创新为核心,聚焦投资贸易便利化、金融开放创新、粤港澳合作、政府职能转变等领域,突破瓶颈、疏通堵点、激活全盘,实现“从0到1”的制度创新、“从1到N”的辐射带动,充分发挥了改革开放“试验田”的重要作用。
9年来,广东自贸试验区累计形成制度创新成果696项,在全国复制推广43项,占全国约1/4;在全省复制推广216项;发布制度创新案例301个,8个成为全国最佳实践案例。
去年6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在有条件的自由贸易试验区和自由贸易港试点对接国际高标准推进制度型开放若干措施的通知》以来,广东自贸试验区制度型开放加速推进:
在货物贸易便利方面,累计办理便利化货物进口620亿元,惠及企业超3050家;
在跨境资金流通方面,为企业/个人办理贸易投资资金跨境结算业务突破2557亿元;
在境外人士执业便利方面,超100项境外职业资格获得认可,港澳工程建设、涉税、文化旅游等领域专业人士经备案即可在区内执业;
在人员流动便利方面,签发M字(贸易)、F字(访问)签证4070人次。
一项项制度创新成果,在自贸试验区转换成为企业、居民的实实在在获得感。
以南沙为例,15%企业所得税优惠等重大政策效应初步显现,累计惠及466名港澳居民和25家鼓励类行业企业,减免税额超7.2亿元。
而在前海,随着《关于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的通知》近日印发,税收优惠政策迎来调整:在前海工作的香港居民,其个人所得税税负超过香港税负的部分予以免征。
自贸区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23.9%
在广州南沙南端的龙穴岛,外贸滚装班轮穿梭往来,将来自北美、欧洲等地的平行进口汽车运抵南沙港,仅需一周左右时间便可完成清关交付;另一边厢,满载着国产汽车的滚装船驶向中东,让广东“新特产”销往全球。
——9年来,广东自贸试验区外贸进出口总额由2015年的1047.1亿元增长到2023年的5799.5亿元,年均增速达到23.9%。广东自贸试验区进出口总额大幅增长,为广东经济注入强大活力。
走进前海深港国际金融城,汇丰集团、瑞银集团等335家金融机构集聚成势;在前海嘉里中心,西门子、IBM等世界500强企业纷纷落户。前海从一片滩涂发展为全球投资热土,外资引力不断增强。
——9年来,广东自贸试验区累计实际利用外资539亿美元。区内实有企业超31万家,共吸引99家世界500强企业投资501个项目,集聚总部企业272家。
细数广东自贸试验区9年“成绩单”,经济建设成果显著:税收收入由2015年的574亿元增长到2023年的1094亿元;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超过1.2万亿元,年均超过1300亿元;带动横琴、前海、南沙三大平台国内生产总值由2015年的2244亿元增长到2023年的5260亿元,增长超过1倍。
南沙、前海蛇口、横琴片区围绕各自功能定位,不断夯实制造业基础,积极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等发展,形成各具特色的发展态势。
南沙形成以汽车制造、重型装备制造、船舶及海洋工程装备制造等产业集群为支柱的工业产业体系,汽车年产量突破100万辆,先进制造业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超70%。
前海成为全国最大类金融机构集聚地,累计注册金融企业突破4万家,区内集聚融资租赁企业超1800家,约占全国15.9%。
横琴建设粤澳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园,现已签约60多家集成电路行业企业,2023年园区产值近14亿元,初步形成涵盖知识产权、第三代半导体等领域的集成电路设计产业生态。
粤港澳优质生活圈加速形成
今年初,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横琴医院正式运营,澳门医生梁伟衡选择重新回到横琴医院跨境执业。“最初来横琴执业,要用短期行医执照,现在一切都简化了,还可以提供更多医疗服务。”梁伟衡说。
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共建优质生活圈。南沙提高公办养老机构面向非户籍人口的床位比例,试点赋予港澳居民申请资格,香港老年人入住享受与香港本地同等补助。
青年在这里成就梦想。在南沙,香港科技大学(广州)的首届本科生畅游学海,四大“枢纽”、涵盖15个“学域”的特殊学术框架,让学子探索学科交叉融合实践。
不久前,前海香港青年发展中心在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正式启用,在前海逐梦的创业青年有了新舞台。截至3月31日,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已累计孵化创业团队1143家,其中香港团队682家。南沙推出“港澳青创新十条”政策,累计惠及387人次;创享湾等13家港澳青创基地汇聚729个港澳青创团队,落户粤港澳青少年交流活动总部基地。横琴打造横琴澳门青年创业谷等5家港澳青创基地,澳门企业在园数量达289家。
随着不断加快与港澳规则衔接、机制对接,优化硬件配套、将民生利好政策落到实处,横琴、前海、南沙正成为更多港澳居民来到内地学习、工作、定居的首选地。
以横琴为例,2023年,在横琴就业生活的澳门居民增至11407人,同比增长68.7%,在横琴跨境执业的港澳专业人士增至1315人,对澳门居民住房按揭贷款余额超14亿元。
港澳向“心”力增强,投资集聚效应亦不断凸显,共同助推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
9年来,广东自贸试验区累计设立2.6万家港澳资企业,实际利用港澳资508.9亿美元,吸引了全省三成以上的港澳资总额。
《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行动方案》提出,到2025年,广东自贸试验区将争取达到累计注册外商投资企业突破3万家,累计实际利用外资金额突破700亿美元,进出口总额突破8000亿元。
蓝图绘就,扬帆万里。广东将围绕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全面提升广东自贸试验区改革、开放、创新发展水平,为国家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试点探路。
数 读
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程度国内领先
广东自贸试验区实施全国最短外资准入负面清单,限制性措施由190项缩减至27项,实现制造业项目清零。
深化“放管服”改革,企业登记注册时间由1个月缩短至1天内,企业从拿地到取得施工许可最快15个工作日。
落地企业和个人“双15%”所得税优惠政策,构建国际一流营商环境。
国际贸易航运枢纽功能凸显
2023年,广东自贸试验区国际班轮航线达366条;集装箱吞吐量3295万标箱,货物吞吐量5.1亿吨,分别占全省45.7%和23.2%。
金融开放创新水平稳居全国第一方阵
累计开立自由贸易(FT)账户1.3万个,办理资金业务4.2万亿元。
南沙获批全国首批跨境贸易投资高水平开放试点,累计办理试点业务275.6亿美元。
广州期货交易所上市工业硅、碳酸锂期货和期权品种,累计成交额超5.1万亿元。
前海联合交易中心上线现货大豆品种,累计成交575.5万吨,成交额244.4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