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迎来第六个“人才日” 广聚天下英才 共筑梦想之城
今年11月1日是第六个“深圳人才日”。当天上午,由深圳市委、市政府主办的“2022深圳全球创新人才论坛”在会展中心梅花厅举办。论坛主题为“向上 向善 向未来”,邀请了5位顶尖人才和2位本土人才发表演讲,彰显深圳将继续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贡献力量。
当前,深圳进入了“双区”驱动、“双区”叠加的黄金发展期,又迎来了“双改”示范等一系列重大机遇和多重利好。新的历史起点,要有新担当、新作为。在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雁阵格局中争当“头雁”,深圳有责任、有信心、有能力完成好时代赋予的使命。
奉献学术思想盛宴
本届论坛由首届“深圳全球创新人才论坛”演讲嘉宾沈向洋院士作为嘉宾主持。在主旨演讲环节,深圳科创学院发起人、香港科技大学电子与计算机工程学系教授李泽湘,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教授、前海国际事务研究院院长郑永年,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南方科技大学讲席教授、深圳国际数学中心(杰曼诺夫数学中心)主任埃菲·杰曼诺夫,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音乐学院院长、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美国艺术与科学院外籍院士叶小钢,飞亚达精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设计师、中国航天表设计师孙磊,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美国艺术与科学院外籍院士颜宁,斯坦德机器人(深圳)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王永锟7位人才代表作了主旨演讲,奉献了一场思想盛宴,突出展现深圳开放包容的城市精神和宜居、宜业、宜游的人才发展生态。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论坛首次通过“数字空间”会场与其他网络媒体同步转播,这是深圳本土人才团队打造的全景交互线上会场,观众可以通过多种交互功能在线上实现身临其境的活动体验。
嘉宾演讲结束后,论坛向全球观众发布了两个人才礼遇“彩蛋”:开展游学营研修活动,鼓励全球人才到深圳参观、游学、扎根、乐业,助力深圳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开通“人才深林”小程序,构建人才政策智能查询系统,全面提升人才信息获取的便利度、体验感。
厚植人才发展沃土
从在寸土寸金的深圳湾畔建成全国首个人才主题公园到打造人才星光柱、人才雕塑群、人才功勋墙等永久性人才激励阵地……一直以来,深圳把对人才的敬意与尊重写在自己的城市基因里。
2017年,深圳市颁布《深圳经济特区人才工作条例》,以立法的形式将每年11月1日定为“深圳人才日”。
此后,每年“深圳人才日”,深圳市委、市政府都会举办庆祝、表彰、座谈、慰问等主题活动,推进“聚一流人才、创一流业绩、建一流城市”。
多年来,深圳始终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放眼全球、对标一流,以开放的姿态和宽广的胸怀广聚天下英才。
深圳建立“一把手抓第一资源”机制,市委主要领导带头研究部署人才工作重要事项、推动重大改革举措、引进战略科学家,为他们来深圳发展坚定信心、提供平台。几年来,深圳已经成功引进了沈向洋、薛其坤、毛军发等顶尖人才。
各区各部门也逐步强化“一把手”抓人才工作意识,各区轮流举办“书记下午茶”活动,组织顶尖人才围绕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建言献策。深圳还设立市人才研修院,打造人才国情研修和学术交流的重要平台。
围绕提升对国际人才的吸引力、集聚力,深圳搭建更多开放引才的平台载体。其中,包括推动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鹏城实验室等战略科技力量布局深圳,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光明科学城、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西丽湖国际科教城建设加速推进,全市创新载体超3000家。聚焦5G、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重点发展产业领域,挂牌成立13家诺贝尔奖(图灵奖)科学家实验室,给予最高1亿元支持。
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全职院士86人、高层次人才2.2万人,引进海内外“高精尖缺”团队251个,留学回国人员超过19万人,各类人才总量超662万人。
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
去年9月,深圳作为代表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以“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为主题作了交流发言。
深圳在全国率先开展人才计划优化整合,出台新版“鹏城孔雀计划”,与“鹏城英才计划”形成“引育并举”的人才政策体系。
其中,“鹏城英才计划”以杰出人才、关键核心技术人才、基础研究人才等15个培养专项为核心,对潜心从事原始创新、基础研究或核心技术攻关的科研人员,给予长期稳定支持。
而后,“鹏城孔雀计划”由“以帽取人”向“以岗择人”转变,将“按帽论价”转化为贡献导向的长期激励。
一方面,对于市场发挥主要作用的竞争性领域,如重点产业企业,以税收二次分配调节为主要方式实施激励。对境外人才,在中央支持下实施粤港澳大湾区境外高端紧缺人才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对其缴纳个税超15%的部分给予补贴。
另一方面,对于战略性较强、市场发挥作用弱、政府主导投入的非竞争性领域,如科研、教育、卫生、文化等领域,发挥用人主体的作用,授权高校、科研院所、行业主管部门设立鹏城孔雀特聘岗位,自主评价聘用高精尖缺人才,由市财政保障相应奖励经费,与税收激励的手段协同,长期激励基础科研人才等潜心学问。
围绕激发人才创新创业创造活力,深圳不断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
创新高校、科研机构等编制管理方式,不定行政级别、不核编制,建立以理事会为核心的法人治理结构,赋予其机构设置、人才评聘、定岗定薪等方面高度自主权。
深化技能评价制度改革,授权华为、腾讯、比亚迪等91家企业开展技能人才自主评价,累计超过10万人次。
建立外国人就业居留事务服务中心,实现工作许可和居留许可业务整合,办理时限由15天缩减到7天。
制定外籍“高精尖缺”人才认定标准和紧缺人才职业清单,允许取得永久居留资格的国际人才在深圳创办科技型企业,担任科研机构法定代表人。
制定境外专业人才执业制度实施方案,推动金融、税务、建筑等20类境外专业人士备案即可在深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