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粤港澳资讯>粤港澳资讯 > 正文内容

最新《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发布:广东4城入围全国前20强丨区域观察

发布时间:2021年11月23日 文章来源:南方杂志 作者: 点击数: 字号:

近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与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在北京共同发布《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No.19:超大、特大城市:健康基准与理想标杆》(以下简称《报告》)。《报告》利用指标体系和客观数据,详细评价了2021年中国291个城市的综合经济竞争力、可持续竞争力及其他分项竞争力。

《报告》显示,在2021年综合经济竞争力排名中,广东的深圳、广州、佛山、东莞四城进入20强,珠海位居第23名。在2021年可持续竞争力排名中,深圳、广州、东莞、佛山四城同样进入20强,珠海、中山进入30强。

深圳、广州携手进入综合经济竞争力前五

城市综合经济竞争力作为城市发展的基石,衡量着城市经济发展的实力,是当前和短期的经济绩效的决定力量,也是城市未来和长期发展的关键基础。《报告》显示,深圳、广州分别位居综合经济竞争力第二、第五。

从具体分项指标来看,深圳的当地要素竞争力位居全国第一,这主要得益于深圳的直接市场融资便利度、专利申请指数和青年人才比例指数均位列全国第一。统计数据显示,深圳的PCT国际专利申请量连续17年居全国城市首位,目前深圳人才总量超过600万,其中高层次人才超1.9万名,未来5年,深圳还将引进逾百万青年人才。广州的当地要素竞争力位居全国第五。

从另一个分项指标中国营商硬环境竞争力来看,深圳位居全国第二,广州同样位居第五。今年6月18日,深圳发布深圳营商环境4.0改革政策,在2018-2020年前三版方案“搭框架”“夯基础”“补短板”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营商环境改革力度。在去年底全国工商联发布的《2020年万家民营企业评营商环境报告》中,深圳获评“营商环境最佳口碑城市”。而广州同样在今年5月正式发布《用绣花功夫建设更具国际竞争力营商环境若干措施》,标志着广州营商环境改革进入4.0时代,广州首次提出建设国家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并将这项改革放在所有改革事项的首位。在2020年底国家发改委发布的《中国营商环境报告2020》中,广州入选全部18项指标领域标杆城市。

深圳市多项指标位居全国前列,其中青年人才比例指数位列全国第一。图为位于深圳南山区的企业孵化器深圳湾创业广场。(史成雷摄)

在中国可持续竞争力排名中,深圳位居全国第二,仅次于香港,高于北上广。广州则位居第六。

从具体分项指标来看,深圳的经济活力竞争力位居全国第一。统计数据显示,深圳商事主体总量五年增长67.5%,创业密度居全国第一。广州的经济活力竞争力位居全国第五,今年上半年,广州全市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36.02万户,同比增长60.7%,数量和增速稳居全省、乃至全国前列。

从其他分项指标来看,在中国环境韧性竞争力排名中,深圳位居全国第三,广州位居全国第六;在中国科技创新竞争力排名中,深圳位居北京、上海之后,排名全国第三,广州位居全国第七,其中深圳在科技创新竞争力项下的专利申请指数和科技企业指数的两个二级指标均处于国内绝对领先位置。值得一提的是,去年12月26日,科技部和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分别公布《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监测报告2020》和《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20》,深圳、广州位居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指数前二。

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多项指标表现亮眼

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开放程度和市场化程度最高、发展活力最强的地区之一。《报告》显示,从整个粤港澳大湾区来看,共有深圳、香港、广州、佛山、澳门、东莞6个城市进入综合经济竞争力20强;香港、深圳、广州、东莞、佛山5个城市进入可持续竞争力20强,显示出较强的综合实力。而在具体的分项指标中,大湾区城市在多个指标中表现十分亮眼。

从经济总量看,佛山是名副其实的广东“第三城”。《报告》显示,佛山综合经济竞争力位居全国第14位,与去年持平,可持续竞争力位居全国第15位,比去年提升一位,表现十分稳健。2020年,佛山成为全国第17个、全省第3个经济总量超万亿元城市,全市有五个区连续五年稳居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前50强,工业技改投资规模连续7年保持全省第一,“十三五”期间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从717家增加到5718家。

在中国营商硬环境竞争力排名中,东莞进入前十。近年来,东莞一批重大平台加快建设,滨海湾新区纳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特色合作平台,获批省级高新技术开发区。东莞创新统筹开发模式和利益平衡机制,加快松山湖东部工业园建设步伐等,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空间。

同时,在中国环境韧性竞争力排名中,东莞仅次于香港、澳门、深圳,位居全国第四,显示出东莞在加强环境污染治理方面的广泛成果。“十三五”期间,东莞建成区22条黑臭水体基本消除黑臭,空气优良天数比例提升至91.3%,新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14个。

2021年中国科技创新竞争力排名中,东莞挺进全国20强,进步明显,比去年上升20个位次。“十三五”期间,东莞R&D投入强度从2.36%提至3.06%,达到发达国家水平。国家级孵化器、省级工程中心、省级新型研发机构分别是2015年的2.9倍、3.5倍、1.5倍。省创新科研团队38个,居全省地级市第一。

珠海虽然没有进入2021年综合经济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竞争力20强,两项均位列第23位,但在营商软环境竞争力、经济活力竞争力、科技创新竞争力、环境韧性竞争力等分榜单上均有不俗表现,闯入全国20强。

其中,珠海在中国经济活力竞争力中,排名全国第10。“十三五”期间,珠海经济总量从全省第十跃升至第六,先进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达58.2%、30.9%。

2021年中国科技创新竞争力排名中,珠海较上一年飙升23位,位居全国第19位,全省第3,仅次于深圳与广州。“十三五”期间,珠海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从22.7件提高到91.5件,涌现出世界最大两栖飞机AG600等一批创新成果,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省实验室(珠海)、国家新能源汽车质检中心等在珠海布局。

【收藏本文】 【打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