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粤港澳资讯>粤港澳资讯 > 正文内容

胜利大营救 | 79年前,这里曾有“神秘旅客”到访……

发布时间:2021年06月25日 文章来源:大湾区之声 作者: 点击数: 字号:

从深圳到惠州

暨南大学香港学生黄朗昊

沿着当年

营救爱国民主人士和文化名人的路径

一路追寻

他这次将寻访的地点

就是79年前那场大营救的重要中转站

东湖旅店

走进东湖旅店

有一位青年的名字

在展板上反复出现

这个人就是

共产党员卢伟如

正是他在当时承担起了

在惠州城内建立秘密联络站的任务

1942年

在东江游击队的武装保护下

一批批爱国民主人士和文化名人

从九龙向白石龙转移

再分批护送至惠州

然而当时的惠州城

情况却十分复杂

汉奸、特务到处活动

实施转移的困难很大

那时,惠州城的境况是很险恶的。日本侵略军占领了惠阳、宝安广大地区,几次到惠州城烧杀抢掠,制造白色恐怖。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国民党顽固派,大批部队驻在惠州的北面,日军一撤离惠州城,他们就乘机而入,到处强化保甲政权,扶植地主武装。香港沦陷后,他们侦知大批进步文化人士要经过东江回内地,就急急忙忙调集特务,加强东江一带的侦查活动,并在惠州、河源、老隆等地的酒店和旅馆里布满了特务。

——卢伟如《在惠州秘密接应文化人》

然而转移一事却是刻不容缓

为掩人耳目

卢伟如化名罗衡

以香港昌业公司经理的身份

出现在惠州街头

经过四处勘查和反复比较

他做了一个非常大胆的决定

将秘密联络站建在毗江临街的东湖旅店

彼时的东湖旅店

三楼是国民党187师师长张光琼的“安乐窝”

他在旅店外布置了岗哨

除了极少数亲信

外人一律不让进

卢伟如认为这是一个可以利用的条件

于是把二楼全包下来

不仅成功建立起秘密联络站

还利用住在上下楼的便利

和张光琼搭上了关系

这为日后的接应、护送工作带来诸多便利

为了掩护身份

他还和自己的未婚妻在此“突击结婚”

那时我才22岁,还没有结婚,单身一人住高级饭店容易引起怀疑。为此,组织上把我在区委工作的未婚妻叶景舟同志调来,让我们“突击结婚”,以便于掩护。

——卢伟如《在惠州秘密接应文化人》

联络站建立起来以后

卢伟如在城里又租了商铺和民房

作为被营救人士的落脚点

1942年除夕夜

茅盾、张友渔、胡风、廖沫沙等20余人

在护送下从茶园转移至惠州

由于茅盾等人都不是本地人士

他们在惠州藏身期间

一度险些暴露

幸好卢伟如等人及时赶到

化险为夷

大年初三,东江恢复通航

卢伟如提前安排租了船

按计划将茅盾等人转移至老隆

在那之后

卢伟如等人在惠州

又连续接送了

许多从香港来的脱险人士

到大后方去

1942年8月

卢伟如等人完成接应、护送任务后

安全撤离惠州

时光荏苒

79年过去了

昔日的中转站

如今已修缮成为

东湖旅店营救中国文化名人陈列馆

大批游客以及革命先辈后代到馆参观缅怀

卢伟如的女儿卢新天在回忆自己父亲的时候说,“他的信念特别坚定”,年轻时即加入共产党,所希望的就是能推动改变当时中国的面貌,期盼所有人都能过上幸福生活。

谈到这段历史,曾参与东湖旅店布展的惠州市作家协会主席陈雪说,他发自肺腑地感受到,革命先辈身上的那种顾全大局、先人后己、敢于斗争、敢于牺牲的革命精神。

惠州市惠城区党史研究室原主任肖毅提到,在这场大营救中,共产党员不顾个人安危,表现出了舍小家为大家的奉献精神。中共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原巡视员、《大营救》作者王国梁表示,在当时复杂、残酷的环境下,完成这样一场较大规模的营救,体现出了党组织工作的严密性。

【收藏本文】 【打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