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粤港澳资讯>专家视角 > 正文内容

粤港澳大湾区有人工智能落地最佳场景

粤港澳大湾区科创先锋大赛·科创先锋 湾区对话 对话新加坡工程院院士、佳都科技高级副总裁李德紘

发布时间:2020年08月25日 文章来源: 作者: 点击数: 字号:

  编者按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2020年7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企业家座谈会上强调,企业家要做创新发展的探索者、组织者、引领者,勇于推动生产组织创新、技术创新、市场创新,重视技术研发和人力资本投入,有效调动员工创造力,努力把企业打造成为强大的创新主体,在困境中实现凤凰涅槃、浴火重生。

  由广东省人民政府和中国建设银行共同推动,广东省科学技术厅、中国建设银行科技金融创新中心、南方报业传媒集团联合主办的“榜样的力量——粤港澳大湾区科创先锋大赛”日前正式启动。以大赛的举办为契机,南方日报记者深入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发展的第一线,对话专家、企业家,探寻大湾区企业创新发展之道。

  “新一轮的全球科技创新革命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催生新的业态,塑造新的现代产业体系。其中,粤港澳大湾区将扮演更重要的角色。”新加坡工程院院士、佳都科技高级副总裁李德紘日前在接受南方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打造未来发展新优势的首要任务是推动科技创新,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李德紘选择全职加盟广州人工智能企业——佳都科技。在这位智慧交通领域的顶级专家眼里,他希望可以通过大湾区接近完美的人工智能应用场景,以人工智能赋能智慧交通,贡献中国智慧。

  ▶谈人工智能

  技术发展是为了解决城市痛点

  南方日报:当前我国人工智能行业发展处于怎样的发展阶段?如何理解人工智能与智慧城市的关系?

  李德紘:人工智能并不是新技术,在6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历经沉浮,随着深度学习、大数据的发展,人工智能的价值正逐渐体现。如今,许多跨国企业都把人工智能作为其战略发展的重要布局,国家层面也出台政策重点发展人工智能产业。

  人工智能技术的落地速度并没有达到人们的预期。当前,人工智能企业的发展将更加依赖落地场景的洞察以及解决行业实际需求的能力。因此掌握更丰富、更系统的应用场景,将是未来人工智能产业化发展的绝对优势。

  在近几年的智慧城市建设实践中,关键词基本是围绕着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展开,建设智慧城市的主要抓手已然是城市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各类数据信息,而以人工智能技术为主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则是驱动力。此外,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5G这4者是相互依存的关系,是智慧城市的基础。

  南方日报:目前人工智能在城市交通建设上有哪些应用?如何在“新基建”浪潮中抢抓新机遇?

  李德紘:人工智能在城市交通上的应用是比较全面的,共享出行、无人驾驶、智慧停车、智能灯杆等创新应用接连落地,呈现出多点落地的良好态势。

  人工智能在城市交通上解决的痛点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借助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信息通信新技术,将新技术与传统交通运输业完美融合,满足更便捷出行、更人性服务和更科学决策的需求;第二,充分优化人、车、路之间的网络,提高信息采集强度、采集量及信息处理水平,提高整个交通系统及个人出行的应变性;第三,智能交通能有效地集成运用于整个交通运输管理体系,保障交通安全,改善交通运输环境,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大力发展覆盖“新基建”,将数字化、互联化、智能化技术高度渗透到现有的城市基础设施中,可以有效发挥其对城市治理的巨大潜力,构筑立体化、精细化城市管理与服务体系,增加城市应对风险挑战的韧性。

  在特大型城市,城市轨道交通绝对是解决“城市病”的重要方法,如果智慧车站能够具体地解决城市痛点,那人工智能技术才算真正地改变了生活。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有序推进以“城市大脑”为核心的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方面,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

  南方日报:对未来城市而言,人工智能如何为城市生态系统和运行效率等赋能?未来城市交通又有怎样的发展趋势?

  李德紘:未来城市是智慧之城、聪明之城。人工智能能打造城市管理“大脑中枢”,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升城市生态系统和运行效率。

  未来城市交通的发展有三个趋势:轻量化、无人化、社区化,这也是解决城市交通韧性问题的主要关键方向。首先是“轻量化”。为了减少居民不必要的出行,我们可以基于“定制公交”的理念来进一步提供预约式、定制化的公交出行服务,同时有效控制车辆承载率。第二是“无人化”。无人驾驶车辆车路协同,车联网等智能技术发展,势必将推动交通基础设施智慧化、数字化。第三是“社区化”。以此次疫情中小区化网格管理作为参考借鉴,我们发现,生活必需品集中采购的需求其实可以通过社区集市形式,在未来进一步地系统化铺开。

  现代人的生活离不开城市,而城市动能需要依赖交通系统达成。城市是一个有机体,必须能与时俱进。

  ▶谈粤港澳大湾区

  新理念和新技术在这里紧密结合

  南方日报:你如何看待广州、大湾区在人工智能、智慧城市发展上的前景与趋势?

  李德紘:新理念和新技术的研究成果能落地应用,才能体现价值,大湾区在资源和市场方面有巨大潜力和优势。广州是中国城市发展的一个范例,通过广州,我们可以获得经济全球化更多生动的实践和鲜活的案例。

  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过程中,人工智能机遇巨大:大湾区1小时生活圈的概念已经普遍为政府和市民所认可和接受。面对出行难问题,如何利用人工智能打造一个宜居的城市,打造高效能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来助力大湾区达到一张网联通的智慧交通系统?在实现这个愿景和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的过程中,我相信可以实现新的城市发展理念和新的技术紧密结合。

  南方日报:在新一轮深化改革开放中,粤港澳大湾区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方面与其他地区、国家有哪些合作机会?

  李德紘:未来,我们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方面的合作机会将更多。中国在大力布局“新基建”,相信未来将给“一带一路”基础设施联通带来更多借鉴。

  中国还能为世界提供智慧城市的经验,即如何把传统城市在短时间内、快速地打造成为具有国际化服务水平的城市,这种经验是国际上许多城市都需要的。这其中,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成为推动城市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比如“无现金支付”,这对中国人来讲是再平常不过的一件事,但在海外许多城市,这项技术仍处于初级阶段。大湾区具有充足的产业市场与资本市场,如果再配合良好的科技应用与科技研发,将会成为一个接近完美的科技应用场景落地场所。

【收藏本文】 【打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