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三地说|邱达根: 大湾区可打造“科创联合体”
“粤港澳大湾区迎来大机遇、大发展,尤其是科技创新。”了解到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时对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提出的要求,香港资讯科技联会会长、慧科资产管理(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邱达根期待,大湾区未来可打造成为“科技创新联合体”,合力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作为长期关注创新科技的资深投资人,邱达根在调研了近3000家香港创新科技企业后表示,“香港孵化+广东产业化”将是未来粤港澳大湾区合作创新的重要趋势。大湾区内每个城市不仅应在科技创新领域优势互补、相互配合,在新兴的金融科技产业中也应打破壁垒、互通有无。
“科技创新协同是大势所趋。”邱达根认为,粤港澳大湾区内部,尤其是香港与广东可以实现人才互补和生产互补。
科创合作
“香港孵化+广东产业化”
南方日报:您认为香港和广东在科技方面有哪些合作优势?
邱达根:近年香港有4个重点发展方向:金融科技、生物科技、人工智能以及智慧城市。在这些领域中,香港需要与广东充分开展合作。首先,香港与广东可以进行人才互补。香港人才有限,真正从事科研领域的只有几万人,需要更多与广东进行人才交流。
其次,在生产领域,香港也需要与广东进行合作。比如大疆科技,它是香港科技大学研发项目商业化的成果。大疆的一部分知识产权研发依旧保留在香港,但是产业化发展需要到广东去寻找更大的空间。而几位创始人成功后,在香港投资了不少的公司,他们也在带动和完善香港的创新生态系统。
南方日报:粤港澳大湾区可采取哪些措施促进内部科技创新合作?
邱达根:“香港孵化+广东产业化”将是未来粤港澳大湾区合作创新的重要趋势。一方面要优势互补,需要各个地区将自身优势最大化。不同城市有不同的特长,比如广州生物医药、汽车制造、金融科技、商贸业发达,深圳智能硬件、移动通讯、互联网发展势头强劲,佛山机械制造资源丰富。可将大湾区中不同城市的优势都挖掘出来,相互补充促进。
另一方面要具有更加开放的视野,允许企业走出本地寻求更加适宜的发展空间。通过这种相互配合,才能促进粤港澳大湾区整体科技实力提升。
人才交流
以优质企业吸引优质人才
南方日报:对于粤港两地的人才交流与合作,您有哪些期待?
邱达根:粤港澳大湾区要打造成全球人才汇聚的中心之一,未来十年,不论是金融科技领域的人才、安全系统领域的人才,还是生物科技领域的人才,都能将其聚集在此。
以香港为例,近年香港青年择业时选择创业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十年前,很多青年会选择到金融、专业服务机构工作,创业比例很小。但过去几年,青年创业呈井喷式发展,而大部分人做的都是科技类创业公司。
在引进人才的过程中,首先要打破各个城市之间的壁垒。大湾区内的各个城市要相互配合,落实对人才生活保障、资金设备支持、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的配套政策。此外,要瞄准引进人才的领域。我们曾经做过相关调研,吸引高端人才前往一个城市的首要因素是机会。换言之,只有一座城市中聚集了大批可供劳动者自由选择的相关企业时,才能以广阔的未来发展前景吸引到更多优质的人才。因此,在人才“引进来”之前,要有规划地发展好城市中的一批优质企业。
南方日报:目前香港有多少年轻人在创业?怎样营造更有利于创新创业的营商环境?
邱达根:五年前,香港的科技类创业公司不到1000家。2016年,政府统计的数字是不到2000家。现在,我预计有接近3000家科技类创业公司。然而,在创新创业中,我们不应该只追求数量,更要追求高质量发展。
广东现在开办企业很便利,三天就能办完,一站到位。但这不够,现在在内地关一个公司手续麻烦、流程很长。香港开一个公司3天,关一个公司也是3天,这对创业环境是很重要的,要完善退出机制,才能释放、重组其中的各类资源。
创业的生态系统应当是适者生存。要想发展,不能单纯依靠创新创业公司的数量,不能害怕它在风险中倒闭,而是要让它倒下去以后还能再重新尝试,这也是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的内涵之一。
体制机制
需解决科研资金“过河”
南方日报:在体制机制创新方面,粤港澳大湾区应探索打破哪些壁垒?
邱达根:首先,科技创新需要先进设备,应该进一步探索为科学仪器和设备进口开通绿色通道,现在已经有了一些成功案例,但还需要继续扩大范围。
其次,在资金流方面,应继续探索实现互通。目前许多企业在香港与内地都有发展,它所需的不仅是港币、外币,也需要人民币,要让这些企业在香港及内地的贷款投资方面可以互通。
再次,粤港澳正在推动三地联合使用科研资金,这是重大利好,现在最需要解决实际操作中的资金“过河”问题。希望下一步有更加明确的操作指引,便利三地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申请使用相关资金。
南方日报:大湾区在金融科技方面有哪些合作空间?怎样进一步发挥金融的力量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邱达根:金融科技是目前香港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2016年,香港数码港的金融科技企业只有几家,2017年已突破200家。
但同时,香港金融科技企业的人才缺口也非常大。因此,能否通过与广东合作培养更多的金融人才,以此来推动香港乃至整个大湾区金融科技产业发展?这是非常值得期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