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粤港澳资讯>粤港澳资讯 > 正文内容

广东如何坐稳省域低空经济“头把交椅”?丨珠三角观察

发布时间:2025年07月16日 文章来源:南方+ 作者: 点击数: 字号:

谁掌握了天空,谁就可能掌握未来经济的命脉。

产业竞争的下一个超级风口正呼啸而来。继数字经济、新能源车、AI之后,低空经济——这个万亿级新赛道,正成为全球大国押注的新蓝海。

民航局预测:2025年,中国低空经济蛋糕将达1.5万亿元。2035年更将增长至3.5万亿元。信号再明确不过:低空经济连续两年被写入国家政府工作报告。全国近30个省份已“抢滩登陆”,将其写入地方发展蓝图。在这场关乎未来的“天空争夺战”中,改革开放最前沿的广东,正全力发动引擎,誓要抢占制高点。

广州、深圳、珠海冲锋在前,东莞、佛山、惠州等城市紧随其后。全省低空基建密集落地,应用场景遍地开花——广东正用“空域资源”这把钥匙,重塑产业新格局。华南城市研究会创会会长、暨南大学教授认为,“当地面路网、地铁网络日趋饱和,低空开发迎来黄金窗口。”当下广东手握三张王牌:厚实的产业家底、扎堆的创新企业、丰富的应用舞台,民企大有可为。

广深杀入全国Top10,珠三角城市群“空战”打响

广东的低空家底有多厚?规模已超千亿元,稳坐全国省域头把交椅。更恐怖的是市场份额,全球每卖出10台消费级无人机,就有7台来自广东;工业无人机更是抢下全国超一半的市场。

7月8日新鲜出炉的《城市低空经济“链接力”指数(2025)》榜单,印证了广东的“双核”实力:深圳、广州强势杀入全国十强(北京、深圳、上海、广州、成都、南京、苏州、杭州、西安、沈阳)。

7月11日,亿航智能的无人驾驶载人航空器在广州上空进行飞行演示。在金色阳光的映衬下,飞行器与珠江新城构成一幅美丽的画卷。

国家战略东风下,珠三角城市群彻底沸腾,一场激烈的“低空竞速赛”已然开跑:

广州产业基础雄厚。手握多个“全球第一”:首个飞行汽车智造基地、全球首家“制造到运营”全牌照企业(四证齐全)、国家级无人机零部件检测中心。进入7月,广州再放大招:召开高质量发展推进会,目标直指——今年就要快速打造一批能赚钱的“样板工程”,让低空技术飞入千行百业。

深圳科技创新加持。截至2024年底,低空经济规上企业增加值213.8亿元,增速26.4%。 产业链上企业突破1900家,从飞控、动力到整机、服务,一网打尽。深圳更狠的是:率先在全国开建低空经济“标准大厦”,一口气立项36项地方标准(如无人机起降场规范、飞行管理规则)。

珠海坐拥航展IP,势不可挡。截至2024年10月,航空及配套企业73家,2023年产值155.64亿元,增速27.6%! 制造、飞行、保障、服务一体化格局成型。珠海发展低空经济新目标:申报空中交通管理试点,建个“珠澳低空产业联盟”,将澳门拉入产业升级阵营。

东莞聚集超500家泛低空企业,提出建设“低空场景之城”。东莞还出台专项方案,明确将低空经济定为“新增长极”。最近更甩出一份“机会清单”:一年内打造超100个低空示范场景。

佛山虽然低空经济产业规模暂时靠后,但动作迅猛:政府专班、协会、企业齐上阵。已有13家企业产值破百万元,中科云图、能飞航空等本土力量开始冒头,复刻了低调的“追赶者”。

以“广州+深圳+珠海”“三核”驱动,东莞、佛山、惠州等城市“多点支撑”——一个覆盖珠三角的广东低空经济“超级舰队”,正加速成型。

企业密度全国No.1,供应链70%不出珠三角

厉害之处藏在数据里:全国超三成的低空产业链企业,扎堆在广东。这股“低空新势力”,正给广东经济注入强劲的“空中动能”。

看看广州的“带货”能力:今年1—5月,无人机出口6134架,同比暴涨252%! 其中,农业植保机占一半以上,成为外贸爆款。

广东低空经济的厉害之处,在于其超高的企业浓度和完整的生态圈:

顶流军团云集:大疆(消费级霸主)、亿航智能(载人无人机先锋)、小鹏汇天(飞行汽车弄潮儿)……个个都是行业响当当的企业。

隐形冠军丛生:从一块电池、一枚芯片,到一个飞控模块、一台传感器……低空经济供应链深扎广东沃土。巨湾科技、中科云图等细分赛道玩家快速崛起。

“我们70%的供应商,就在珠三角!”小鹏汇天创始人赵德力的话,道出了广东低空经济供应链的底气。

胡刚指出,认为,大湾区世界级的产业链,就是广东玩转低空的“地基”。汽车产业刚打完电动化、智能化两场硬仗,向上“飞”入低空,是水到渠成。

更别忘了,华为、中兴、海格通信这些“巨无霸”,在通信、导航、监控领域的技术储备,随时可以“空降”支援。再加上工信部电子五所、民航适航审定广州分中心等“国家队”专业护航。

政策更是火力全开。

2023年5月,广东印发《推动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6年)》。空域改革、超前基建、场景拓展、创新提升、制造高地五大任务清晰!目标直指2026年产业规模超3000亿元。

广州、深圳、珠海、佛山、肇庆等城市迅速跟进,形成全省“1+N”政策体系,为低空经济铺就了一条“政策快车道”。

66亿项目砸向天空,“空中的士”真要来了?

低空经济的本质是什么?就是把头顶这片天,变成能赚钱、能办事的“新大陆”。广东的办法是砸钱,建!

仅6月以来,广东就密集审批/备案近10个低空经济重大项目,总投资超66亿元! 布局讲究“多点开花,连点成网”:

广州增城低空科技园(12.77亿元):氢能、固态电池、无人机、无人船四大领域通吃,还要建试飞跑道。

惠州大亚湾综合基地(5.48亿元):研发测试、导航感知、安全防控、教育培训,一站式搞定。

东莞低空基建(3.17亿元):东江通用机场、智能起降点、城市无人机机场网、飞行服务中心……构建“城市低空神经网络”。

惠州仲恺产业园改造(3.2亿元):旧厂房升级,修建直升机坪、无人机起降点、飞控中心,变身“低空枢纽”。

广州东部中心(4亿元):专攻低空通信、导航、遥感等“天空基建设施”和测试中心,打造“智慧天网”……

场景开拓野心不止于城市。山区、海岛,这些广阔天地,正被纳入一张“全域低空大网”。例如珠海依托万山群岛,探索“空+海”炫酷玩法:海岛快递、空中观光、海空联合巡检……想象空间巨大!

赢在起跑线的广东,如何领跑到终点?

放眼全国,低空经济确实很“卷”。但广东凭借最密的企业群、最野的场景创新、最给力的政策包,已在全国领跑。

但产业升级是马拉松,不是百米冲刺! 光有先发优势不够,关键看耐力。

广东的低空经济狂飙,是产业基础、场景创新与政策保障的“三重奏”。它不仅是技术的腾飞,更是产业生态和城市治理能力的综合比拼。

暨南大学特区港澳经济研究所副所长谢宝剑认为,广东未来要保持低空经济优势,有五方面工作要做——

首先,要通过制度创新,尤其是空域管理制度的创新,来为低空经济飞得起,飞得好提供制度保障,通过改革创新来拓展低空经济的应用场景;

第二,广东要通过全产业链的牵引,优化产业链条,尤其是在延链、补链、强链上,形成全产业链优势,充分发挥广东制造业基础,扎实提高研发创新能力以及人才集聚优势,推动全产业链创新;

第三,广东要引领低空经济标准升级规范。在规则制定方面保持领先优势;

第四,不断开拓低空经济应用场景。不仅在交通、农业、物流等成熟领域继续发挥它的优势,进一步形成可推广复制的经验;同时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开辟一些新的应用场景,包括在旅游景区、东西岸城市形成固定的航线和航路,推动产业链延伸。

第五,加强区域协同联动,尤其是应加强和港澳联动,充分发挥粤港澳大湾区的综合优势,形成大湾区低空经济共同体。

手握“世界工厂”底蕴、敢为天下先的闯劲以及大湾区得天独厚的工业基础,广东正试图在头顶这片新蓝海,复刻其在制造业和数字经济领域的成功。

消费无人机卖爆全球只是开始,“空中的士”、低空物流、城市空中交通……科幻电影场景正加速走进现实。

广东能否将暂时的领先转化为长久的胜势,成为全球低空经济的“样板间”?

这场发生在百米至千米高空的产业革命,值得全球屏息期待。

【收藏本文】 【打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