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粤港澳资讯>粤港澳资讯 > 正文内容

广州市委常委、南沙区委书记刘炜:图南六翼挺进深蓝,诚邀来南沙开发新蓝海!

发布时间:2025年07月01日 文章来源:南方+ 作者: 点击数: 字号:

6月30日,中国·广州·南沙临港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在南沙国际会展中心举行(详情>>),旨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海洋强国建设的重要论述,落实省委书记黄坤明讲话要求和全省海洋经济工作会议部署要求以及市工作要求,展示南沙锚定平台重大使命,落实《南沙方案》全面开发开放的新成果、新作为,探讨南沙发挥海港独特优势,建设世界一流临港经济区的新谋划、新展望,分享南沙携手广大企业,共展“图南之志”、共赴“星辰大海”的新机遇、新未来。

会上,广州市委常委、南沙区委书记刘炜向广大企业家介绍南沙临港产业营商环境和发展思路,并表示南沙将责无旁贷,奋勇扛起“向海图强”的时代使命,充分发挥南沙优势,以坚定信心、坚强决心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培育发展海洋新质生产力;开拓创新,全力推进“五港联动”的发展策略发挥国际大港龙头作用,带动海港、空港、数港、金融港、人才港“五港联动”发展,赋能企业增强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影响力;勇立潮头,持续彰显“面向世界”的开放格局,发挥《南沙方案》牵引效应,拓展对内对外向海开放,大力发展湾区经济,助力大湾区建设世界级沿海经济带。

发展临港经济的“天选之地”

海洋是高质量发展战略要地。纵观国内外重要港口城市,都不约而同地打出临港经济“这张牌”,盘活经济发展“整个局”。

“前几天,全省海洋经济工作会议召开,擂响了‘以新的更大成效助力全面建设海洋强省、加快打造海上新广东’的催征战鼓,我们倍感振奋,信心倍增。”刘炜说,南沙是“千年商都”广州从未关闭过的口岸,开放的港、千年的城、世界的湾,在这里交相辉映;特别是,南沙作为“立足湾区、协同港澳、面向世界的重大战略性平台”,日益成为中国高水平开放“前沿中的前沿”,“从各个方面来看,南沙都是发展临港经济的‘天选之地’。”

南沙有区位“塑港”的禀赋——

南沙地处大湾区地理几何中心、环珠江口“黄金内湾”关键节点,面积803平方公里,海洋资源丰富,有近100平方公里战略留白,正在打造6个工业园区,临港产业载体充沛,为广大企业提供了“超链接”和“大市场”,这种先天优势在大湾区的核心地带难能可贵。

南沙有政策“惠港”的引力——

15%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中直接和海洋相关的产业35个、占比达四分之一,特别是央行等五部门近期联合出台的“南沙金融30条”,提出要发展服务国际航运枢纽建设的航运金融业务,支持发展海洋产业及海上保险、国际租赁等特色金融业务,为临港经济加快发展提供了巨大的金融支撑。

南沙有湾区“强港”的势能——

南沙港区成为华南规模最大、功能最齐全的综合性港区,拥有独具特色的江海联运、海铁联运、海空联运、港港联运多式联运体系,2024 年吞吐量超2000万标箱,开辟170多条外贸航线,是中国通往“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和地区航线最多的港口之一,落户了国家级的中国企业“走出去”综合服务基地以及正在建设的大湾区航运联合交易中心和数字人民币应用试点等,口岸营商环境一流,发展临港经济底气十足。

南沙有创新“活港”的生态——

与临港经济“强相关”的科技产业成型起势。落地了广州海洋实验室、大洋钻探船、冷泉生态系统研究装置等“国之重器”;汽车产业产值超1400亿,船舶与海洋工程产业产值近320亿,是中国三大造船基地之一,绿色石化与新材料产业产值305亿,到处涌动着蓝色的“创新密码”。

南沙有城市“兴港”的底座——

当前,南沙正集中资源建设20公里美丽海岸线和20平方公里中心城区,打造广州“看海的天花板”。南沙的优质教育、医疗资源富集,大湾区体育中心面朝大海,城市能级逐年提升,仅过去一年实有人口净增11万人,港、产、城高质量融合发展的新画卷正徐徐展开。

图南振翼挺进深蓝

当前,南沙已经到了由“物流旺”“港口旺”向“功能强”“能量强”跃升的新阶段。刘炜表示,接下来,南沙将乘着全面建设海洋强省的东风,牢牢把握战略地位、历史方位、方向路径、使命任务,努力抢占制高点、制胜新赛道、塑造新优势,重点聚焦六个方面,建设世界一流临经济区,支撑广州建设海洋创新发展之都,助力全面建设海洋强省。

一是夯实新型基础设施,打造国际航运物流强枢纽。港口既需要现代化的码头做大体量,也需要新基建提升服务企业效能。南沙将建强兴海设施,加快建设南沙港五期等重大项目以及智慧供应链基地、国际物流智慧云港等新基建项目,引入国际航运龙头企业,持续开辟欧美等远洋航线,推动“湾区一港通”覆盖更多内河港口,不断改善发展临港经济的软硬条件,让更多企业在南沙通江达海“链”全球。力争到2027年,年吞吐量达2200万标箱以上、海铁联运量达60万标箱、国际班轮航线达185条以上。

二是融合升级海洋服务,打造国际海事服务集聚区。航运服务业是南沙发展临港经济最重要的一块“拼图”,也是协同港澳最重要的抓手之一。南沙将携手港澳加快建设大湾区航运联合交易中心,为航运企业提供高效便利的资金结算、存管、融资等服务;联合香港研发创新型航运保险产品,做大飞机船舶跨境融资租赁业务,建设国际航行船舶保税燃料供应服务中心,力争到2027年航运物流产业年营收达500亿元,助力大湾区提升国际航运市场影响力。

三是聚力发展海洋文旅,打造邮轮游艇经济新标杆。邮轮游艇是南沙的一张“黄金名片”,第二艘国产邮轮“爱达·花城号”将于明年底交付并在南沙运营,邮轮经济增势强劲。南沙将拓展“邮轮游艇游船+文化+商业”融合发展新场景,完善南沙国际邮轮母港商业配套,招引邮轮访问港产业,延伸研发制造,运营管理、船供物资等产业链,明年引入不少于20个邮轮航次,做大“离境退税”规模,联动香港推进“港艇北上”,带动广州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

四是深化国际贸易创新,打造大宗商品贸易桥头堡。南沙外贸进出口总值超2600亿元、占广州市近四分之一,外贸底盘牢固。南沙将提升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能级,做大全球优品分拨中心、海运中转集拼中心等平台,扩大粮食进口和咖啡生豆保税交易规模延伸天然气供应链,逐步扩大数字人民币结算服务打造大宗商品贸易产业集聚区;同时,进一步做优“港口+跨境电商”、做精“港口+汽车”、做大“港口+冷链”业务,力争到2027年进出口货值达1.2万亿元,打造企业“买全球”“卖全球”首选地。

五是深耕临港先进制造,打造现代临港产业增长极。临港制造是临港经济的支柱,也是南沙进军的重点赛道。南沙将坚持优旧育新、三产联动,突出做强石化、船舶与海洋工程等优势产业,推进龙穴造船基地扩建,提升现代海洋牧场装备技术研发和LNG运输船等高端船型修造能力;积极培育壮大海洋新能源、海洋生物医药、海洋电子信息等新兴和未来产业;依托南沙农业对外开放合作试验区,建设国际农产品综合加工园,构建更具国际竞争力的临港产业体系,激活海洋经济“蓝色引擎”。

六是加快关键技术攻关,打造海洋科技创新策源地。南沙将坚持创新驱动、基础先行,强化产学研合作,锻造兴海科技,围绕天然气水合物商业化开采、现代种业、海陆空全空间无人体系等领域,加快攻坚关键核心技术,整合利用港科大(广州)乃至国内外高校资源,大力引育现代海洋人才,设立海洋产业专项基金,打造中国南方海洋科技创新中心。

“一年来,南沙竖起了鲲鹏‘图南之志’的图腾,引发社会强烈共鸣,今天的大会又为‘图南’增添了海洋深蓝的色调,这是全新的启程。”现场,刘炜向全球发出邀请函,欢迎广大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到南沙开发“新蓝海”,开辟“新阵地”,南沙将竭力做好服务保障,“南沙的临港经济必将形成大爆发,迎来‘港’的璀璨、‘产’的跃升、‘城’的繁华。”

【收藏本文】 【打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