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个!第二批推进粤港澳大湾区规则衔接机制对接典型案例发布
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经济活力最强、开放程度最高的区域之一,在全国新发展格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数据显示,2023年粤港澳大湾区经济总量突破14万亿元,以不到全国0.6%的国土面积,创造了占全国11%以上的经济总量,综合实力再上台阶。
5月13日,广东省政府新闻办举行“高质量发展看广东”系列主题发布会第十五场——《广东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规则衔接机制对接典型案例(第二批)》新闻发布会。
2023年4月,广东省大湾区办遴选并发布了第一批共20个规则衔接典型案例,充分发挥典型示范带动效应。近期,广东省大湾区办组织开展第二批案例遴选工作,并遴选出16个具有先进性、创新性、示范性典型案例进行推介。
“小切口”带动“大变化”
推进粤港澳大湾区规则衔接机制对接,是落实“一点两地”全新定位,深入推进粤港澳全方位互联互通的关键所在,也是难点所在。
近年来,广东以实施“湾区通”工程为抓手,扎实推进与港澳规则机制的联通、贯通、融通,取得了积极成效,相关创新实践入选第六批全国干部学习培训教材《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案例选·经济篇》并作为开篇案例刊印。
会上,广东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广东省大湾区办常务副主任朱伟介绍,第二批16个典型案例涵盖了要素跨境流动类5个、民生融合类5个、营商环境类3个、重大平台建设类3个,与第一批典型案例相比,第二批案例延续了创新价值高、示范效果好等特点,部分案例还在此前的基础上有了进一步深化拓展的新成效,例如继“湾区标准”之后,“湾区认证”推动三地质量认证规则衔接取得新成效。
朱伟介绍,第二批案例具备“规则衔接领域更加丰富”“规则衔接方式更加多元”“规则衔接更加注重回应民众关切”的新亮点。
特别是,坚持“小切口”带动“大变化”,聚焦港澳居民关注度高、参与度大、获得感强的民生实事项目,打通“民生融通”最后一公里,第二批案例的典型做法进一步回应了大湾区居民特别是港澳居民息息相关的教育、就业、政务服务等领域,解决了一批港澳关注度高的热点问题,各项政策举措更加可知可感。
例如,南沙创新与港澳教育衔接机制,创办民心港人子弟学校,学校采用香港学制,真正实现与香港本地课程无缝衔接,学校在读香港学生占比超过90%;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高水平建设“1+12+N”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实现政策“全覆盖”服务“全链条”交流“全场景”,累计孵化港澳青年创业项目5000多个。
“推进大湾区规则衔接机制对接是一项长期性的系统工程,接下来,我们将坚持远近结合、先易后难,既着眼长远发展,加强顶层设计,着力破解制度性根本性问题,也立足当下,聚焦三地民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脚踏实地、扎实推进,以‘小切口’带动大湾区规则衔接取得实质性突破。”朱伟表示。
要素跨境流动、营商环境等领域取得新成效
“省委、省政府始终坚持把促进粤港澳三地规则衔接机制对接作为大湾区建设的一项关键性、牵引性的重点任务,各单位齐心协力在要素跨境流动、营商环境、民生融合、重大平台建设等领域都取得了新的成效。”朱伟介绍。
“澳车北上”政策于2023年1月1日落地实施,“港车北上”政策于同年7月1日落地实施。“港车北上”“澳车北上”政策的落地实施,有利于促进粤港澳三地人员车辆往来交流,实现更为密切、更为方便、更为自主的人来人往、车来车往,对实现粤港、粤澳的规则衔接和机制对接,促进港澳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具有重要意义。
会上,广东省公安厅交通管理局政委孙祖通介绍,“港车北上”“澳车北上”在实施中有很多创新和亮点,实现了核发电子牌证、免担保政策、跨境车险“等效先认”、创新申办模式等“四个首创”,车主不出港澳就可申请办理。截至2024年4月30日,共核发牌证9万多副,港澳单牌车累计入出境230多万辆次。
广东省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党组成员、新闻发言人魏文涛介绍,广东启动“数字湾区”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通过数字化推动粤港澳三地规则机制有效衔接,推动大湾区政务服务、公共服务有效融合。目前,这项工作已初步取得了一些成效。
比如,在公共服务方面,去年12月推出“湾事通”综合服务平台,首次上线超100项服务,为湾区居民提供“三地同城、无感跨境”的便捷服务体验。“湾事通”平台上线5个月以来,日均活跃用户数3万余人,周末高峰值超8万人。
“第135届广交会期间,我们在‘湾事通’平台上线‘境外人士服务专区’,提供16种语言翻译和中英双语智能客服,30余项热门数字化应用均可‘随时随地、指尖即办’。”魏文涛介绍,本届广交会期间,湾事通“境外人士服务专区”服务境外客商超26.83万人次,为国家深化对外开放探索出一条数字化服务的新路径。
16个典型案例发布
(1)“港车北上”“澳车北上”政策顺利落地实施;
(2)高水平建设“1+12+N”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
(3)创新实施粤澳货物“一单两报”服务;
(4)“湾区认证”推动三地质量认证规则衔接;
(5)“湾事通”助力“三地同城、无感跨境”;
(6)粤港实现政务服务“跨境通办”;
(7)首个大湾区商事纠纷司法规则衔接指引出台;
(8)广东省人民政府在澳门首发贴标中欧《可持续金融共同分类目录》绿色债券;
(9)横琴口岸创新实施客货车“粤澳联合一站式”查验;
(10)广州探索科研用物资跨境自由流动新机制;
(11)深圳建立与国际标准衔接的医院评审认证体系;
(12)珠海“小切口”立法助力澳门专业人士跨境便利执业;
(13)中山率先落地“港药粤产”;
(14)前海率先试点推进建设领域规则与港澳衔接;
(15)南沙创新与港澳教育衔接机制;
(16)河套率先试点数据跨境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