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粤港澳资讯>粤港澳资讯 > 正文内容

一起来看未来三年大湾区气象如何发展→

发布时间:2023年12月28日 文章来源: 作者: 点击数: 字号:

近日,广东省人民政府、中国气象局联合印发《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广东部分)气象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以下简称《三年行动规划》),进一步提升气象对粤港澳大湾区生命安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基础性保障作用,明确2024—2026年粤港澳大湾区(广东部分)气象发展的重点任务和责任分工。

《三年行动规划》明确了五方面重点任务:

一是加强共建共享,夯实智慧气象发展基础。建成世界气象中心(北京)粤港澳大湾区分中心,建设高水平气象监测预警预报中心,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气象研究院,建设气象众创开放共享平台。

二是突破核心技术,打造气象科技创新高地。构建天气精密监测网,建设完善智慧气象云平台,加强大湾区大气科学试验基地建设,完善高分辨率区域数值预报模式体系,大力推动智能预报技术发展。

三是强化优质供给,保障湾区宜居宜业宜游。提升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能力,优化公众气象服务供给,推进“气象+”赋能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提升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加强城市运行和决策服务支撑保障,开展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精细化气象服务,建设强风暴预报预警示范体系,建设城市生态环境气象科创示范平台,开展现代农业气象服务示范建设,构建镇街气象防灾减灾示范防御体系,建设乡村振兴气象服务示范平台,建设气象安全科技示范平台。

四是深化国际合作,共促“一带一路”建设。优化“一带一路”气象服务,深化国际气象合作交流。

五是创新发展机制,推进大湾区各地深度融合发展。健全气象预警预报应急协同机制,建立关键核心技术联合攻关机制,完善气象数据信息共享机制,主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人才高地建设,发挥粤港澳大湾区气象发展辐射引领作用。

《三年行动计划》还明确了加强组织协调、强化人才以及资金保障等有关保障措施。

记者从广东省气象局获悉,近年来广东气象科技创新成绩显著,为全国气象高质量发展作出重要贡献、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珠三角实现“市市有气象科研机构”,全省气象部门近十年承担和参与126项国家级科研项目、200余项省部级科研项目。在关键核心技术方面,广东自主研发的区域高分辨率数值天气预报模式、南海台风模式均为国内领先水平;而其打造的百米级高分辨率分钟级资料同化模式系统,基本摆脱了对国外技术路径的依赖,形成了我国高水平气象科技自立自强的标志性成果。

世界气象中心(北京)粤港澳大湾区分中心。图源:南方日报

多项工作安排

在《三年行动规划》发布前已落实!

↓ 据悉,《三年行动规划》不少工作安排,广东省已携手港澳率先落实执行。2023年11月20日,位于中新广州知识城的世界气象中心(北京)粤港澳大湾区分中心主体建筑已投入使用,并面向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高级管理人员和台风监测预报高级气象学家开办“2023年热带气旋监测预测业务与高级管理国际培训班暨第8期台风业务国际培训班”。

此外,分中心除了助力世界各地气象防灾减灾工作,日后也将为我国特别是粤港澳大湾区气象防灾减灾及气象应用提供服务。由于在行政区域划分上“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粤港澳三地在气象业务上已有不少“技术共享、成果共享”的合作。早在上世纪80年代,粤港气象部门通过在黄茅洲岛合作建设自动气象站,实现“一处合作建站气象资料两分享”。

通过三地共同合作,广东省气象局、香港天文台、澳门地球物理气象局每年均共同发布《粤港澳大湾区气候监测公报》,为粤港澳各地居民和专业机构归纳气象数据。粤港澳三地气象部门目前还在港珠澳大桥、粤港澳水运航线等方面共同提供气象预报预警服务,并在台风、寒潮等重大天气来临前建立三地气象部门会商机制,为粤港澳大湾区各地居民提供便利。

【收藏本文】 【打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