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粤港澳资讯>粤港澳资讯 > 正文内容

本趟“光明”列车香港始发,开往“一带一路”|南方深读

发布时间:2023年12月26日 文章来源: 作者: 点击数: 字号:

“在印度有一列火车医院,叫生命列车,沿着铁道线为有需要的人送去免费的医疗服务。也许,我们也可以造一列这样的火车……”

那是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前,时任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备委员会成员的方黄吉雯,看到全国各省准备的各具特色的礼物送给香港,她和朋友商量,何不准备一列“健康快车”作为礼物回赠内地呢?

 

于是,当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当天,这列专门治疗白内障的眼科火车医院,在香港民众期待的目光中开出了香港,直奔它的第一站——安徽阜阳。

行驶中的“健康快车”。新华社发行驶中的“健康快车”。新华社发

 

 

 

为什么选择眼科,为什么专门治疗白内障?

“眼睛看不见可能是最辛苦的一种残障了,对生活质量的影响非常大。”作为“健康快车”的创会主席,方黄吉雯回忆说,她的想法在当时得到了国务院港澳办、原卫生部以及原铁道部的支持。

如今,这份“回礼已改变了23万名白内障患者的人生,还在继续给需要帮助的人带去“看得见”的希望。

在“健康快车”上拍摄的一名做完手术的患者。新华社发在“健康快车”上拍摄的一名做完手术的患者。新华社发

26年,从1列增加到4列,行经28个省市区、5个“一带一路”共建国家。

26年,“健康快车”行经了超过23万名白内障患者的人生。

随着“一带一路”的铺开,“健康快车”的前路正变得更远、更长……

这是一份香港市民自掏腰包

送给内地的“回礼”

许多人都知道,1997年7月1日零点,中英两国政府在香港会展中心举办香港政权交接仪式。但大多数人不知道的是,交接仪式结束之后,时任香港特区行政长官董建华便前往九龙车站,参加“健康快车”赠车仪式。

从香港九龙火车站出发的“健康快车”于1997年7月3日到达安徽省阜阳市。进行接水、接电、排污、接通通讯线路,以及医疗垃圾、生活垃圾处理等事项,于7月9日正式开诊。资料图片从香港九龙火车站出发的“健康快车”于1997年7月3日到达安徽省阜阳市。进行接水、接电、排污、接通通讯线路,以及医疗垃圾、生活垃圾处理等事项,于7月9日正式开诊。资料图片

这是首辆“健康快车”,它叫“香港光明号”。为支持火车医院的搭建和运行,香港市民捐款超过2000万港元。在首站阜阳停留的45天里,来自香港和内地的医生在这间移动医院中,为191名白内障患者实施免费手术,使他们重见光明。

作为香港赠送内地的礼物,“健康快车”为什么选择眼科,为什么专门治疗白内障?

“眼睛看不见可能是最辛苦的一种残障了,对生活质量的影响非常大。”作为“健康快车”的创会主席,方黄吉雯回忆说,她的想法在当时得到了国务院港澳办、卫生部以及铁道部的支持。

于是,经过实地考察和多次商讨,香港和内地多个部门最终决定建造“健康快车”,并选择了患者数量多、手术耗时短的白内障作为治疗项目。

1996年10月,方黄吉雯和由国务院港澳办公室、卫生部以及铁道部组成的考察团,前往印度实地考察“生命列车”火车医院运作。资料图片1996年10月,方黄吉雯和由国务院港澳办公室、卫生部以及铁道部组成的考察团,前往印度实地考察“生命列车”火车医院运作。资料图片

“健康快车”经过了特别的设计,由手术车、病房车、发电车、宿营车4节车厢组成,车上配备完善的医疗设施,来自北京、天津、广东、香港等全国各地优秀的眼科医护人员轮流在车上服务。

以前,内地的白内障治疗技术还未发展起来,很多地方没有先进的超声乳化仪器,无法进行微创手术,因此,“健康快车”实实在在地把最新的技术和设备带给内地。

粤港澳大湾区内地城市与“健康快车”结缘已久。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的医生们曾5次登上列车,前往广西贺州、山西朔州、四川广安等地,为当地患者提供医疗服务。“健康快车”也曾3次开进肇庆,共为3435名白内障患者实施了复明手术。

除了提供免费治疗,“健康快车”还是一个眼科培训基地。“健康快车”会在其服务过的地区留下一列列“不走的健康快车”:资助当地医院打造“眼科中心”,培训基层的眼科医生,赞助白内障手术治疗设备,使其能独立进行白内障手术。

在“健康快车”抵达一个地区的半年前,当地医护人员会深入偏远地区为病人做初步检查,筛选出约1000例适合接受治疗的患者。其中,儿童及青少年白内障患者、双目失明患者、疑难病患者会优先接受手术。

“健康快车”抵达后,一般会在每个站点停留3个月左右,患者会被免费接送到列车上进行手术,术后在当地医院接受检查,确定伤口复原及没有感染后才会被送回家。

因国内外铁轨宽度差异

实体列车难驶入国外咋办

2013年,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很多国内企业通过外贸、投资、基建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这也给“健康快车”驶出国门带来契机。

“我们想着,也许能发挥所长,通过慈善和医疗援助来响应‘一带一路’,于是便有了‘健康快车国际光明行’。”方黄吉雯告诉记者,随着这些年来国内医疗技术的发展与提高,中国医疗队已经有了足够的能力“走出去”帮助其他国家。

然而,在实践过程中,“健康快车”的实体列车因国内外铁轨宽度差异,难以直接驶到国外。

不得已,“健康快车国际光明行”在延续“健康快车”精神的基础上,采取和当地医院合作的方式,由“健康快车”项目的中国医疗队直接去往当地医院实施手术,仪器、设备则通过空运和陆路送到当地。

2018年10月23日,健康快车国际眼健康学院成立。新华社发2018年10月23日,健康快车国际眼健康学院成立。新华社发

2016年,“健康快车国际光明行”前往首站斯里兰卡。

初到国外时,中国医疗队首先面临的是语言不通。尽管在选派医护时,医疗队特别选派了英语流利的人员,却忽略了当地患者并非都懂英语。

最初诊疗时,中国医生尝试用英语将一句简单的医嘱重复多次,但患者还是听不明白。此行的“车长”——协调员郭蕾清楚记得,中国医生不停地向当地护士交代,最后嗓子都逐渐沙哑了。

看到这一情景,当地的护士长用不太流利的英语,十分感激地拉着一位中国医生的手说,“You think,I do”(你的意思,我明白的)。之后双方似乎有了默契,中国医生敲敲桌子,她会告诉病人“向下看”;招招手,她会告诉病人将额头贴紧检查设备;指指手中病历上的字,她会准确地将医嘱告诉病人。

最终在双方的通力合作之下,中国医疗队在斯里兰卡完成了503例复明手术。“‘You think,I do’简单的一句话,饱含着当地医护对我们高度的信任和认可,以及充满感激的心。”郭蕾回忆道。

动完手术的患者在“健康快车”休息间。新华社发动完手术的患者在“健康快车”休息间。新华社发

外国医生“看傻了”

中国医生一下午做了29台手术

“当时,我没去德国,而选择跟着‘健康快车’去了遵义。”谈起1999年的“二选一,鲍永珍说,“选对了,去了之后才意识到,医疗资源分布不均是非常现实的问题,越是边远地区越缺医少药”。

如今,鲍永珍已是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眼科主任医师。从医30多年来,她不止一次与“健康快车”结缘,聊到原因,“当大夫就是要为更多的人解除病痛,比起坐在北京等着病人来,主动走出去能发挥的作用更大”。

今年4月,“健康快车国际光明行”前往乌兹别克斯坦。受访者供图今年4月,“健康快车国际光明行”前往乌兹别克斯坦。受访者供图

2019年,鲍永珍再一次随“健康快车”出诊,这次前往的是乌兹别克斯坦。

这天,一个母亲带着3岁的女儿和刚出生才几个月的儿子来看病,他们三人都患有白内障,恳请中国医疗队救治。

“给婴儿做手术的风险很大,既有麻醉的问题,也可能出现更多的并发症。”这样的婴儿手术当地医生很难承接,即使是鲍永珍他们也要考虑再三,“我们不做,就没有人能帮他们了”,于是决定,做!

今年4月,鲍永珍再次带队前往乌兹别克斯坦时,又一次见到了那家人。三人都恢复得很好,来医院复查时,专门盛装感谢中国医疗队。“时隔4年再见到他们,我很高兴,也更加坚定了想要继续做下去的想法。”鲍永珍说。

9月,鲍永珍和同事一行6人再次前往吉尔吉斯斯坦,开展为期18天的国际医疗援助。

清理消毒、滴散瞳液、上麻药,再使用超声波探头去除浑浊的晶状体、植入人造晶状体……在他们流利的操作下,一整套手术十多分钟就能完成。抵达的第一天下午,他们就做了29台手术,把当地医院的眼科主任都“看傻了”。

手术后,鲍永珍(左一)与吉尔吉斯斯坦的患者合影。受访者供图手术后,鲍永珍(左一)与吉尔吉斯斯坦的患者合影。受访者供图

吉尔吉斯斯坦有700多万人口,但眼科医生只有130多人。受限于技术和医疗环境,当地每个医生团队每天一般只能做5台手术。公立医院没有做超声乳化手术的设备和技术,而传统大切口的囊外摘除手术耗时长、恢复慢,加上当地经济状况较差,自费做手术、买人工晶体花费较多,很多人选择承受逐渐失明的痛苦,真正愿意出钱做手术的人也不多,因此实际手术量只会更少。

“当居民听说我们免费施行复明手术,都主动找过来。我们一天的手术量够当地医生原先做好几个月的了。”那段时间,鲍永珍和同事每天早上8时左右便进入手术室,连续工作到下午三四点,中途不吃饭、不休息,一天可以完成四五十台手术,让外国医生们见识到了医学层面的“中国速度”。

4年后再见时

培训过的本地医生挑起大梁

“健康快车”驶出国门后,能让一部分当地白内障患者免去经济顾虑重见光明。但每趟跨国行都是短暂的,要让当地居民可以长期接受优质治疗,“授人以渔”是关键。

鲍永珍介绍,“健康快车国际光明行”每次去到一个地区,会将进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的仪器送给当地医院,并且对当地医生进行培训,一步步教他们如何做检查、做手术、操作设备。

今年,鲍永珍再次来到乌兹别克斯坦时,遇到了2019年接受过中国医疗队培训的当地医生帖木儿,他特别自豪地对鲍永珍说,“我现在是我们这个地方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做得最好的医生!”

鲍永珍还发现,在中国医疗队的影响下,当地医生通过掌握最新的技术,有了更高的职业成就感,因此对工作也更有热情和干劲了。“他们一有时间,就来找我们咨询问题,想要进一步提高手术技术和效率。”

一名护士走出“健康快车”车厢。新华社发一名护士走出“健康快车”车厢。新华社发

跟随“健康快车”走出国门的,还有“中国制造”。

鲍永珍几年前刚开始带队做国际医疗援助时,采购的几乎都是美国、日本、德国等外国生产的医疗设备和耗材。而近几年,随着国内生产制造水平大幅提高,越来越多的“中国制造”得到国际医学界认可。

例如,去年10月31日,首款国产多焦点人工晶体正式获批,成功打破国外企业数十年的垄断。其衍射技术是实现多焦点的核心,更属于国际领先、国内首创。这也是国内企业首次进入高端人工晶体领域,填补了国内的一项空白。

“现在我们在国外使用的人工晶体和眼科的检查设备都是国产的。中国医生做手术,给病人装的是中国生产的人工晶体。这让我觉得非常自豪。”鲍永珍计划明年将国产的手术设备也用于国际医疗援助,“出去不能光靠我们医生和护士的技术,还要通过质量过硬的产品,来赢得外国对我们国家的尊重。

截至今年,“健康快车国际光明行”已经去了斯里兰卡、缅甸、巴基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5个国家,为上千名当地民众实施了白内障复明手术。

就像一颗种子

播撒到更多需要光明的地方

26年过去了,如今的“健康快车”已经从当初的一列增加到四列,行经全国28个省市区、5个“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也改变了23万多名白内障患者的人生。

然而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我国白内障患者数量也呈现一定的上升态势。面对越来越多的救治需求,方黄吉雯也一直在思考,“健康快车”还能够为中国医疗发展提供哪些帮助?

 

“健康快车”上,做完白内障复明手术的女患者在接受视力检查。新华社发“健康快车”上,做完白内障复明手术的女患者在接受视力检查。新华社发

2009年,方黄吉雯留意到内地还没有眼科医生的统一考试。于是,她联系国际眼科理事会(ICO),将国际眼科医师考试引入内地。现在,“健康快车”每年会组织内地眼科医生参与统一考试,安排并赞助成绩优秀的眼科医生出国深造。

为了更好地推动内地眼科与国际眼科的接轨,方黄吉雯与ICO名誉主席David Taylor教授,一同发起了健康快车海外专家到访项目。2009年项目开始之初,共有14位专家参与,包括David Taylor教授和另外2位英国教授,以及11位香港眼科专家。

这些专家会前往各地眼科中心,举办学术讲座、病例讨论、门诊、手术指导等活动,以帮助眼科中心医生了解国际眼科诊疗新进展。此后每年,“健康快车”都会邀请六七十位国内外专家到访内地。

今年11月,国内外专家到访项目时隔三年重启,来自英国、美国、加拿大、爱尔兰等地的18位眼科专家,到访了15家健康快车眼科中心。“接下来项目将慢慢恢复正常,将有更多国内外专家到访,让更多眼科医生受益。”方黄吉雯说。

每一位到访专家在内地的学术教学活动,都会被制作成视频,分享到“健康快车国家眼健康培训中心”网站。无论身处大城市还是小县城,全国各地的眼科医生以及医学院学生都能在这个开放平台,接触到世界最前沿的眼科资源。

2019年12月7日,在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眼科医院,中乌两国嘉宾在“健康快车国际光明行”活动第二阶段启动仪式上合影。新华社发2019年12月7日,在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眼科医院,中乌两国嘉宾在“健康快车国际光明行”活动第二阶段启动仪式上合影。新华社发

如今的“健康快车”不仅是一座流动的医院、培训基地,还是连接内地与国内外医学的桥梁。

在方黄吉雯看来,“健康快车”就像一颗种子,能在内地以及“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播撒光明,给需要帮助的人带去“看得见”的希望。而随着这颗种子的开花、结果,又能培育出更多的种子,并播撒到更多需要光明的地方。

【收藏本文】 【打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