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创新持续塑造广东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11月25日,被视作全国各地创新能力“年度大考”的《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23》(下称《报告》)在北京发布。这份在科技部支持下,由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小组联合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创新创业管理研究中心编写的权威评价报告显示,广东区域创新能力蝉联第一,同时也是广东连续7年领跑全国。
广东区域创新能力实现全国“七连冠”,支撑因素有哪些?
根据《报告》设置的评价体系,区域创新能力综合得分在35分以上的属于创新领先地区。广东综合得分达到58.86分,创新能力领先优势明显。在《报告》设置的评价区域创新能力的5个一级指标中,广东的企业创新、创新绩效和知识获取3个指标排名全国第一,知识创造和创新环境指标排名全国第二,各维度均有较好表现。
位于地下700米的江门中微子实验探测器,预计2024年建成运行,届时将成为国际中微子研究的中心之一。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从相对落后的农业省崛起为第一经济大省,动力源自改革、开放和创新。近年来,面对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挑战和机遇,广东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生态链,以此作为不断塑造广东发展新动能和新优势的重要抓手,使广东创新能力持续提升。
广东区域创新能力占据全国榜首位置,基于多项实绩的支撑——
广东在企业创新和创新绩效方面表现突出。在企业创新方面,一大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高科技企业,是广东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广东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6.7万家,5年增加2万家;高新技术企业达6.9万家,5年翻了2倍多;在企业研究开发投入、技术能力提升综合指标等方面,广东均排名第一。在创新绩效方面,广东企业创新能力强,目前已形成17个国家级创新型产业集群、8个万亿级产业集群,成为创新绩效指标排名领先的重要支撑。
为提升基础研究能力,提高知识创造水平,广东大力推进高等院校、实验室、科研院所的建设,鹏城实验室、广州实验室两大“国之重器”挂牌运作,基础研究重大项目和重点领域研发计划取得一批突破性成果,科学研究的实力得到补强,成效逐步凸显。
位于东莞松山湖科学城的中国散裂中子源中子谱仪
在这些创新实绩的背后,是广东一系列积极举措发挥着决定性作用。
广东颁布实施《广东省人才发展促进条例》,出台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实施意见、加快建设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实施方案、新一轮加快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行动方案等政策举措,从制度上为科技创新提供人才保障。目前,广东拥有高层次人才88万人、研发人员超130万人,从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到青年拔尖人才,人才梯队逐渐成型。
广东实施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卓粤”计划,将1/3以上的省级科技创新战略专项资金投向基础研究,还开展科研项目组织管理“负面清单+包干制”改革试点,释放科研人员活力,打造科技创新“王牌军”。经过努力,广东基础研究长期落后的局面被逐渐扭转,“从0到1”的原创成果不断涌现:从2017年至2022年,广东牵头或参与的7项研究成果入选“中国科学十大进展”。
广东让领军企业在自主创新中“挑大梁”,在已实施的10批次重点领域研发计划项目中,企业牵头项目占比超过53%,企业参与的项目超过90%,有效解决了一批产业关键技术问题。
这些不仅是广东推动科技创新的实绩,也是探索实践收获的经验启迪。
在第二十五届高交会上,亿航智能设备(广州)有限公司展出的无人驾驶载人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谁牵住了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谁走好了科技创新这步先手棋,谁就能占领先机、赢得优势。”
广东区域创新能力领跑全国,但在实现科技自强自立的征程上依然需要下更大力气。今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时赋予广东“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的使命任务,并为广东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指明了前进方向,就是“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区域创新体系建设,进一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努力在突破关键核心技术难题上取得更大进展。要加强对中小企业创新支持,培育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要强化企业主体地位,推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不断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人才高地建设,形成高端科创人才聚集效应。”
总书记殷殷嘱托,广东重任在肩。今年6月,省委十三届三次全会作出“1310”具体部署,激活“三大动力”其中之一就是激活创新动力,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上取得新突破被列为“十大新突破”之一。这是新形势下广东通过高质量发展向上突围的必然要求。
广州天赐高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实验室高性能电池检测系统
“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
广东要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闯出一条新路来,就要加快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进一步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体系,推进以需求为导向的科技攻关,在数字经济、新能源、生命科学等未来产业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激发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就要进一步补短板、强弱项、固优势,瞄准打造科技体制改革示范地、重要原始创新策源地、关键核心技术发源地、科技成果转化最佳地、科技金融深度融合地、全球一流科技创新人才向往聚集地的目标,持续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塑造广东应对全球产业剧烈竞争的新优势,为我国不断实现科技自立自强作出广东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