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粤港澳资讯>粤港澳资讯 > 正文内容

深圳:高质量建设“一带一路”枢纽城市

发布时间:2023年08月10日 文章来源:人民网-深圳频道 作者: 点击数: 字号:

 

“湾区号”中欧班列架起外贸新通道。深圳海关供图

莫尔斯比港,由深圳援建的独立大道和新机场快速路畅通无阻;卡塔尔世界杯赛场上,一块块来自深圳的高清大屏实时直播精彩足球赛事;产自东南亚的榴莲、山竹等热带水果,搭乘进口生鲜航线快速运抵深圳……

深圳地处粤港澳大湾区和“海上丝绸之路”要冲,地理位置优越,是香港与内地的重要通道。打造“一带一路”枢纽城市,深圳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坚实的基础。

今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十年来,深圳结合自身优势,扎实推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交流合作,在经济、贸易、文化、人员等领域的交流往来,越来越紧密,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贡献深圳力量。

加强“硬联通”:海陆空实现路路通

6月29日,深圳平湖南国家物流枢纽,随着汽笛鸣响,搭载110个标准集装箱的“湾区号”中欧班列缓缓驶出,将彩色液晶显示器、吸尘器、溜冰鞋等商品带去中东欧。

这是今年以来深圳开行的第117趟“湾区号”中欧班列。2020年8月,深圳“湾区号”中欧班列开启首发,“深圳制造”被更便利地输送往世界的各个角落。

近三年来,“湾区号”中欧班列共开行497趟,累计开通线路17条,通达德国、波兰、俄罗斯等多个国家和地区。

“相较于海运和空运,‘湾区号’中欧班列受天气等因素影响较小,能够更好地保证货物安全准时到达。”彩迅工业(深圳)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陈淑银介绍,今年以来,该公司通过“中欧班列”向中东欧出口的产品货值超2400万美元,同比增长1倍多。

除了陆地上的一支支“钢铁驼队”,天空中的一架架飞机、海面上的一艘艘货船纷纷加速着往来货物的流通,深圳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交流交往的渠道越来越多。

7月23日上午8时许,一架装载约52吨电子设备、服装等跨境电商货物的A330-200全货机从深圳宝安国际机场起飞,经过8小时的航程,于当日16时许抵达土库曼斯坦首都阿什哈巴德。

这是深圳首条直飞中亚地区的定期全货运航线。“货物凌晨完成装机,下午抵达阿什哈巴德机场,次日上午就能清关派送到客户手中。”广州欧华国际货运代理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空运副总经理刘生对此十分满意。

深圳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港口链”辐射范围也在不断扩大。截至目前,深圳港国际友好港数量达到26个,“一带一路”沿线友好港数量达到12个。

海陆空各路通道的连接之下,深圳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贸往来也越来越密切。今年上半年,深圳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进出口4258.4亿元人民币,增长14.5%,占进出口总额25.4%。

做好“软联通”: 规则标准全面对接

今年7月,中国—东盟新兴产业论坛在深圳举行,来自柬埔寨、菲律宾、泰国、越南、新加坡等国的企业、机构代表,与深圳等地的30余家新兴产业企业和机构代表,签署20项合作框架协议。签约项目涉及商贸、物流、仓储、生物科技、机械制造、智能装备、信息通信等领域,意向合作金额超50亿元人民币。

东盟是深圳的第二大贸易伙伴,也是深圳“一带一路”最大的贸易伙伴。截至目前,深圳已与东盟4个国家的6个城市结为友好城市或友好交流城市。同时,深圳机场口岸已开通9条前往东盟地区的货运航线,每周进出货运航班达96架次。

十年来,深圳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交流合作不断加深,国际贸易运输方式更加多样化,通关物流成本大幅降低。政策红利激发发展动能,不少深圳企业加大了开拓“一带一路”市场的步伐。

走进越南北部最大的港口城市海防市,原先杂草丛生的土地焕然一新,一栋标准厂房拔地而起,12条道路网络错落有致,这里是中国·越南(深圳—海防)经济贸易合作区。

近年来,深圳积极为企业“走出去”搭建公共平台,拓展海外发展空间。深越合作区是深圳的第一个境外经贸合作区,截至目前,合作区厂房出租率100%,土地租售率达85%,已引入电子、机电优质企业37家,其中深圳企业20家,国内A股上市企业17家。

伴随“走出去”的步伐不断加快,法律风险和商贸纠纷成为共建“一带一路”的现实痛点。

为此,深圳多管齐下,搭建公共服务平台,帮助企业降低交易成本和投资风险,助力企业行稳致远:成立全国首个“一带一路”国际商事诉调对接中心和“一带一路”法律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全国首个服务“一带一路”倡议的中文法律公共数据库;深圳国际仲裁院纳入国家首批“一站式”国际商事纠纷多元化解决机制平台,率先建立健全国际商事争端解决机制……

“很多纠纷的产生都是由于不了解当地法律,在公共服务平台的帮助下,可以最大程度规避风险。”不少企业纷纷对深圳助力共建“一带一路”的配套服务表示认可。

实现“心联通”:交流合作全面铺开

几内亚湾北岸的加纳共和国,坐落着由深圳能源集团建设的海边电厂;埃塞俄比亚首都的城市轻轨,成为“非洲屋脊”上的靓丽风景线;比亚迪在建的泰国基地规划年产量15万台整车,辐射整个东盟市场……越来越多的深圳企业纷纷落子“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

乘着“一带一路”的东风,深圳与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合作不断拓展。从重大的基础设施建设,到丰富的商业布局拓展,从能源、交通等传统领域,到大数据、卫星导航等前沿领域,合作持续深入。

一个个重大项目落地离不开资金融通的重要支撑。近年来,深圳金融充分发挥“金融血脉”的积极作用,支持共建“一带一路”。

以中国进出口银行深圳分行为例。该银行助力招商局、深能源、深圳中电投等大批优质企业拔锚出海,业务覆盖波兰、哈萨克斯坦、土耳其、新加坡等34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近五年累计发放外贸产业贷款超2700亿元人民币,“一带一路”贷款超900亿元人民币,“走出去”贷款超860亿元人民币,推动共建“一带一路”从愿景到实践。

伴随着共建“一带一路”的不断深入,深圳与沿线的教育、文化等领域的交流合作全面开花,筑起一座座民心相通的坚实桥梁。

今年6月举行的第十九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上,“一带一路”国际展区重磅回归。纳米比亚的银器、伊朗的手工地毯、巴基斯坦的玉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展出的产品琳琅满目。

“这次我们以伊朗国家馆之名参展,其中许多产品是用来展示而不是销售,为的是让中国朋友了解正宗的伊朗文化和产品。”伊朗展区的参展商Mahdi说。

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构建中俄协同育人共同体,深圳援建的中国巴新友谊学校—布图卡学园投入运营,深圳组织医疗队赴斯里兰卡开展“爱的回馈—中斯友好光明行活动”……既“走出去”又“引进来”,种类繁多的交流合作项目成为深圳与“一带一路”沿线人文相亲的见证与象征。

从经贸往来,到产业协同,再到人文交流,十年来,深圳积极参与共建“一带一路”,诠释和平、创新、引领、治理、交融的共赢理念。

【收藏本文】 【打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