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粤港澳资讯>粤港澳资讯 > 正文内容

用一种最smart的方式,打开大湾区新机遇

发布时间:2023年05月25日 文章来源:南方+ 作者: 点击数: 字号:

  “香港来的、广州来的、大湾区来的,大家都好!”在5月24日举行的SmartHK“推动高质量发展·香港论坛”开幕式上,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李家超的一句开场白,让与会嘉宾们会心一笑。

  经历了一晚上雷雨洗刷的广州,窗外雨声潺潺、凉风习习,但论坛现场却是一番人头攒动的热闹景象,当天共吸引近2000人到场参会,不仅会场座无虚席,通道上也站满了听众。

  这是“粤港合作周”的重点活动之一,也是香港与内地全面恢复通关以来、香港贸发局于内地举办的首个大型推广活动。两地政商界代表以“粤港联动 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涵盖金融、创科、可持续发展、航空产业、城市规划、绿色建造等多元范畴,以一种独具湾区特色的“最smart”的方式,共同探讨大湾区高质量发展带来的新机遇。

5月24日,“粤港合作周”启动式暨SmartHK“推动高质量发展‧香港论坛”开幕式在广州香格里拉大酒店举行。

5月24日,“粤港合作周”启动式暨SmartHK“推动高质量发展‧香港论坛”开幕式在广州香格里拉大酒店举行。

  粤港两地经贸融合既广且深

  “广东和香港多年来在经贸、旅游、文化、人文交流等多方面紧密合作,两地充分体现优势互补,共同蓬勃发展。”在开幕式上,李家超透露了一组数据——国家改革开放近45年来,港商在广东省大量投资,累计设立港资企业21万家,占广东省外商直接投资企业总数的70%;同时,广东省在香港投资设立境外企业超过9000家,两地每年的进出口量超过1万亿元人民币。“这些可观的数字,反映粤港两地多年来在经贸上的融合,既广且深,既互惠又共赢。”他说。

  如今,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走向深入,软硬联通不断加速。“在紧握粤港合作机遇上,我们相信两地可以在金融投资、创新科技及文化创意等多个领域优势互补,共创双赢。”香港贸易发展局主席林建岳说。

粤港两地商界代表出席以“粤港联动 推动高质量发展”为题的主题论坛。

粤港两地商界代表出席以“粤港联动 推动高质量发展”为题的主题论坛。

  “大湾区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质量发展要素的聚集。”华泰金融控股(香港)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王磊认为,粤港澳大湾区应深化“外引内联”的市场化机制:即促进湾区内优势要素的互联互通,让各发展要素能够在大湾区内更加有效地相互配合;同时,充分利用好横琴、前海、南沙三大平台以及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等优势,集聚国内外高质量发展所需的要素,以此形成‘金融+创科’的双星体系,充分发挥金融赋能科技创新的重要作用。

  对于大湾区航空业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国泰航空集团行政总裁林绍波则认为,区内各大机场、航司应更好地统筹协调资源、分工合作;要加强不同机场之间的联通,除了通过航班,还可以通过海、陆等方式顺畅联通;机场及航司应共同创新发展,互相分享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经验,共同推动大湾区航空业向更高质量、更具协调性、更可持续、更具国际竞争力的方向发展。

  粤港携手推动高质量城市发展

  “一直以来,香港和广东的建筑业都是优势互补的协同发展关系。”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二级巡视员黄祖璜表示,粤港两地在建筑业方面的合作,有利于发挥资金和融资优势,推进新型建筑工业化全产业链发展,有利于发挥管理和技术优势,统筹推进建筑业发展与安全,有利于带动中国标准“走出去”,加快构建建筑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

  他建议,要着力扩大内需,充分发挥香港和内地建筑企业各自的优势,加快推进两地建筑市场的接轨,为中国式现代化做出湾区建造的新贡献;着力开放发展,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等,携手打造国际竞争新优势;着力科技创新,支持两地建筑业企业在智能建造领域的携手共建,培育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新动力。

  “提到高质量城市发展,香港具有丰富的经验。”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发展局副秘书长周绍喜表示,在密集的城市布局中,香港建立了一个高效、便捷的交通和基建网络,把居住、商业、金融、物流等活动连接在一起。“香港的建造业也是与时俱进的,不断引入新的方法,包括推动业界更广泛应用‘组装合成’集成建筑(MiC)、研究新的环保建材等,从而推动建造业的可持续发展。”他说。

  香港贸易发展局服务业拓展总监张诗慧则认为,未来香港可加强与广东省在强化城镇规划、搭建综合公路和铁路等方面的合作,推动建材、技术及设计应用等方面的创新。

  “我们希望借助自身在香港积累的丰富经验,更好地助力轨道上的大湾区建设。”新鸿基地产发展有限公司执行董事郭基辉以高铁站举例,他说,作为交通枢纽,高铁站不仅是城市高质量发展的血管命脉,未来还可以转型升级为多元的商住生态。“这方面,我们在香港西九龙站已经有了一个很好的典范。现在我们参与建设的广州南站TOD项目,也是希望能把拥有庞大流量的广州南站,从功能非常单一的交通站升级为站城一体、无缝衔接、业态融合的大湾区门户。”

Smart+初创企业提案会聚焦研企合作,帮助初创企业面向有兴趣合作的单位推介他们的发展项目及创业构思。

Smart+初创企业提案会聚焦研企合作,帮助初创企业面向有兴趣合作的单位推介他们的发展项目及创业构思。

  多重举措促进绿色金融发展

  “近年来,香港一直致力于发展绿色金融,为国内企业提供重要的绿色金融融资渠道。”论坛上,香港金融管理局助理总裁(外事)许怀志介绍,香港是亚洲最大的绿色和可持续金融融资中心,在香港发行的绿色债券占全亚洲1/3,2022年在香港发行的绿色债务总量超过800亿美元(折合约5645亿元人民币)。

  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中国绿色金融发展前景备受瞩目。“中国在未来30—40年中绿色金融领域的资本需求将达到100万亿—500万亿元人民币。目前,国内绿色融资的形式以贷款为主,绿色债券的发行量增长速度非常快,未来增长空间巨大。”汇丰银行(中国)有限公司可持续金融及大宗商品事业部总经理张佼说。

  面对快速上升的行业势头和广阔增量空间,香港特区政府推出多重举措促进绿色金融发展。“例如在金融监管方面,推动信息披露、设立共同标准、加强风险管理;而在完善绿色金融生态方面,加强人才和资源配套等。”许怀志介绍,香港特区政府特别推出绿色和可持续金融资助计划,其中,为在香港发行的绿色债券和贷款提供资助,对一般债券的发行费用提供合资格费用50%支持,每笔债券的资助上限为250万港元(折合约225万元人民币);外部评审费用方面,则可获得全额资助,每笔债券/贷款的上限为80万港元(折合约72万元人民币)

  去年,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出台关于推进共建“一带一路”绿色发展的意见,提出让绿色切实成为共建“一带一路”的底色。在香港绿色金融协会副会长兼中国节能环保(香港)投资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杨巍看来,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策源地,更是未来“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和投资的重要支撑点。

  杨巍认为,共建“一带一路”将激活绿色融资更大市场空间。“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投资主要集中在能源和交通领域,恰恰属于绿色融资和可持续金融的支持范围。其中,在能源领域,2020年新能源的投资占比首次超过了传统能源。许多成功的案例显示,对于各行业的企业,几乎都可以在大湾区找到合适的金融工具来帮助它进行绿色转型发展。”他说。

  粤港企业“双向奔赴”

  “今天收获很大!一天时间内,把香港合作方资源、地产商业资源、连经销商都对接上了。”来自广州的张宇是广东官栈营养健康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从事即食花胶行业,目前正着手在香港投资设立公司发展海外业务。

参会嘉宾积极对接。

参会嘉宾积极对接。

  “公司去香港投资发展是典型的‘双向奔赴’。”他说,食用花胶的饮食文化在香港有百年历史,对国内外餐饮文化也有很大影响,因此公司在技术研发时,就注重从香港汲取经验并进行了创新;同时,香港在食品技术、水产养殖、供应链、检测认证和投融资服务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张宇说,在论坛上了解到,香港出台了支持科研创新发展“新一代制造业”等政策,对食品制造业公司是一大利好,进一步增强了他们在香港投资发展的决心,“相信融入大湾区的香港能够为内地企业出海发展提供更大的平台和机遇”。

  “粤港澳大湾区将是公司发展布局的重中之重。”奥雅纳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业务发展合作经理郭贾雪此次专程从北京来到广州考察,并参加此次论坛。“在低碳产业园区、TOD项目的建设方面,我们在欧洲、香港等地都积累了丰富的成功经验,因此我们希望也能在大湾区高质量发展中寻找到机遇。”她说。

本届SmartHK推出了全新环节“大湾区青年企业家峰会”,推动人才交流。

本届SmartHK推出了全新环节“大湾区青年企业家峰会”,推动人才交流。

  “香港为我们的发展提供了多方面的帮助,尤其是其作为国际金融中心,为我们高效获取资本进行融资,灵活开展资本交易提供了便利。”在香港创业板上市的内地民营企业金蝶国际软件集团董事会主席及首席执行官徐少春表示,公司除了为香港金融、地产、贸易、旅游、零售等多元行业提供服务,也依托香港积极地拓展全球业务及合作伙伴。

【收藏本文】 【打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