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奖得主、海内外院士齐聚!粤港澳大湾区最高级别的科学盛会将在广州召开
2023年大湾区科学论坛将于5月20日至23日在广州南沙举办。(摄影:温柔)
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打造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要目标。
5月16日,2023年大湾区科学论坛新闻发布会在广东大厦举行。据发布会消息,2023年大湾区科学论坛将于5月20日至23日在广州南沙举办。
大湾区科学论坛是由“一带一路”国际科学组织联盟发起,以科学技术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为指导单位,广东省政府主办的粤港澳大湾区最高级别的科学盛会。
向世界展示科技强国建设的“湾区力量”
据悉,本届论坛以“智汇湾区、湾和世界”为主题,将向全世界展现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最新进展和广东科技创新的最新成果,为全球顶尖科学家、青年科学家、各类专家、企业家等各界人士进一步打造一个交流合作的高端平台。
论坛采用“线上视频+线下参会”形式,设置1场高规格的全体大会、15场分论坛。15场分论坛涵盖了粤港澳科技创新发展、“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海洋科学、纳米科学、人工智能等议题。
广东省委常委、副省长王曦介绍,本届论坛有四个方面的突出特点。一是聚焦科技自立自强,全面展示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的重大成效。二是聚焦国际交流合作,加快构建开放共享的全球合作网络。三是聚焦“四个面向”,以科技创新的强有力支撑加快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四是聚焦科技、教育、人才一体推进,营造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良好氛围。
近年来,广东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构建全过程创新生态链,科技自立自强对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日益凸显。
数据显示,2022年,广东全省研发经费支出约4200亿元,研发人员数量、发明专利有效量、PCT国际专利申请量、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等主要科技指标均保持全国首位;区域创新综合能力连续6年全国第一,“深圳—香港—广州”科技集群在全球创新指数排名连续三年位居第二。
“广东各类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将通过论坛生动展示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丰硕成果,也向世界展示科技强国建设中的‘湾区力量’。”王曦表示。
疫情后首个大湾区科学论坛
“随着粤港澳三地恢复通关和资源流动,大湾区科学论坛将充分发挥政策区位资源、战略人才资源、国际科创资源优势,凝聚国内外智力资源,推进产学研融合,为进一步构建广深港、广珠澳科技创新走廊、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创中心提供平台和机遇,服务大湾区高质量发展。”大湾区科学论坛执行秘书长聂晓伟表示。
聂晓伟介绍,今年是疫情放开之后的首个大湾区科学论坛,截至5月15日,本届论坛邀请到诺奖及同级别国际奖项获得者5人、海内外院士近百人,国际组织、协会代表近30人,国内外学术机构代表200余人。
今年正值“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聂晓伟介绍,大湾区科学论坛将会在主论坛发布一项重要研究成果——《“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报告——科技创新与科技合作》。
据悉,该成果聚焦健康、绿色、数字和创新发展四大领域,围绕科技创新与科技创新合作,系统梳理新形势、新机遇、新问题和新挑战,结合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需求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给出科学解决方案,构建“一带一路”创新合作新格局与新模式,通过科技合作推动“一带一路”建设高质量发展。
全省科研经费跨境拨付累计超过3.7亿元
自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启动以来,广东主动协同港澳,不断深化粤港澳科技创新规则衔接、机制对接,从要素、平台、项目、人才等方面加快推动粤港澳科技交流合作,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
广东省科技厅厅长王月琴介绍,广东聚焦钱过境、人往来、税平衡、物流通等关键环节持续发力。在全国率先支持港澳机构申报省级科技计划项目,截至2022年底,全省科研经费跨境拨付累计超过3.7亿元。开展科研用物资跨境自由流动改革试点,探索“正面清单”等模式。向港澳开放共享中国(东莞)散裂中子源等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在支持三地创新主体开展联合科研攻关方面,实施科技创新联合资助计划,累计支持300多个项目、约3亿元。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基础研究重大项目、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青年提升项目以及深圳、珠海等专项向港澳开放。
此外,在加快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方面,广东建成面向港澳的科技孵化载体超130家,在孵港澳创业团队和企业近1100个。广东承办的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港澳台赛)带动3400多家港澳台企业来粤同台竞技,300多家港澳台企业落地广东。
“粤港澳三地有着地缘相近、人缘相亲、产业互补的先天优势,我们坚信,未来粤港澳科技创新合作一定能取得新突破,再上新台阶,为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地、中国式现代化的引领地贡献更大的力量。”王月琴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