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迸发强劲合力——广东经济发展态势观察之二
4月中旬,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时明确指出,粤港澳大湾区在全国新发展格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要“使粤港澳大湾区成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地、中国式现代化的引领地。”总书记赋予粤港澳大湾区以新的定位,让大湾区建设再次迎来重大利好,广东携手港澳建设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牵引带动高质量发展的步伐正在加快。
上个月,习近平总书记到广东考察后不久,粤港澳三地共同公布首批110项“湾区标准”,涵盖食品、粤菜、中医药、交通、养老、物流等25个领域。这批以粤港澳三地高共性、易融合的重点民生领域为切入点的“湾区标准”,由粤港澳三地社会团体、科研院所和企业共同研制,将为促进粤港澳大湾区规则衔接、提升大湾区居民高品质生活提供有力支撑,在推动大湾区融合发展、扩大标准制度型开放方面作出先行示范。
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经济活力最强、开放程度最高、国际化水平领先的区域之一。自《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实施以来,广东一直以大湾区建设为重要抓手,立足用好大湾区深厚底蕴、独特优势和经济纵深,着力提升粤港澳合作水平,增强发展新优势。在世界局势动荡变革、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的不利环境下,粤港澳大湾区经济总量持续增长,2022年接近13万亿元。大湾区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创新型发展新机制加快形成,中心城市、重大合作平台辐射带动作用有效发挥,“1小时生活圈”基本实现。从粤港澳大湾区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全面落实,到教育、医疗卫生、就业越来越方便,更加频密的湾区“相互奔赴”,带动湾区信息、资金、数据等要素加速流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何超琼一句“我是大湾区人”登上新闻热搜,折射出大湾区从“硬联通”“软联通”走向了“心联通”。
▲广州琶洲港澳客运口岸往返香港国际机场航线4月28日试运营,5月4日正式投运。
在新的起点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快马加鞭。去年12月,广东省委十三届二次全会对照党的二十大的战略擘画,以大格局大视野谋划发展,确定“九项突出”任务。其中,“突出深化粤港澳合作,高水平谋划推进新阶段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摆在首位,要求把规划抓在手上,把项目落在地上,把未来融在路上,把百姓记在心上,统筹推进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先行示范区和横琴、前海、南沙三大平台等重大战略落地落实,充分彰显广东携手港澳打造世界级和发展最好的湾区的决心。
今年以来,多项进一步加快粤港澳三地“软硬联通”、促进粤港澳融合发展的实质性举措相继落地。从1月8日起,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双核心城市,深圳地铁与港铁重铁网络实现扫码互联互认,大湾区轨道交通跑出“加速度”。继今年1月起“澳车北上”政策落地实施之后,“港车北上”政策将于7月1日正式实施,拓展粤港澳港三地经贸往来和人文交流的新空间。5月4日,作为粤港澳大湾区标志性直连交通设施之一的琶洲港澳客运口岸正式投运,约两小时后即可直达香港,实现粤港澳大湾区立体交通无缝衔接。琶洲港澳客运口岸未来还将增开琶洲往返澳门、珠海海岛、珠江三角洲部分港口的大湾区城际水上交通航线,助推大湾区加快构建现代化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提升区域凝聚力和辐射力。
▲“五一”假期,深港口岸呈现出入境双向客流繁忙景象。
粤港澳三地协同发展的力度正在加大,合作共赢面不断扩展。去年底,粤港澳三地首次联合举办大湾区全球招商大会,海内外投资商对粤港澳大湾区营商环境高度认可,对大湾区发展前景长期看好,达成合作项目853个,投资总额达2.5万亿元。今年2月,人民银行等中央金融部门与广东联合发布“前海金融30条”“横琴金融30条”,多项全国首创开启粤澳、粤港金融合作新篇章,推动大湾区国际金融枢纽建设进入新阶段。3月,澳门、横琴首次联合组团奔赴印尼、新加坡、马来西亚开展招商推介等活动,向国际市场释放“澳琴一体化”高水平对外开放的积极信号,凸显“1+1>2”的协同效应。
粤港澳三地在更大的格局中谋划“湾区大市场”,推动三地消费市场深度融通成为另一个亮点。广东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连续40年位居全国第一,香港拥有“购物天堂”的美誉,澳门旅游业丰富多元,三地正在协同推进各自消费市场优势聚拢成粤港澳大湾区优势。粤港澳联手提出“一程多站”跨境旅游计划,培育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大湾区消费中心城市群。“五一”前夕,广东与港澳两地共同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消费季”,携手推出一揽子促消费政策,通过丰富多彩的线上直播和线下促消费活动,激发大湾区市场活力和消费潜力。这是推动消费在大湾区乃至在全国范围内流动起来的积极举措。
▲“五一”假期,澳门议事亭前地、大三巴牌坊等景点游客如潮。
从加速软硬联通、打造“湾区标准”到培育“湾区大市场”,再到加快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等建设,广东正以珠三角为主阵地,举全省之力推动粤港澳协同发展走向深入,一个发展潜力无限的世界级活力湾区已雏形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