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从粤港澳大湾区读懂中国
“读懂中国·湾区对话”会场。(南方日报记者 梁钜聪 摄)
以粤港澳大湾区为窗口,让世界读懂中国。4月20日,“读懂中国·湾区对话”专题论坛在广州闭幕。
本届会议以“中国式现代化与世界新机遇”为主题,来自全球的政治家、战略家、学者、企业家代表,通过17场重磅会议,从不同视角观察中国式现代化带给世界的新机遇。
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广东时指出,要使粤港澳大湾区成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地、中国式现代化的引领地。
在本届论坛上,粤港澳大湾区也成为关注热点。与会人士表示,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成果,已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进程的缩影。透过粤港澳大湾区,世界正看见一个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中国。
中国式现代化为世界带来新机遇
在现代化的道路上,中国用几十年时间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的奇迹。波澜壮阔的历史实践证明,中国式现代化走得通、行得稳,已经让世界看见现代化的新图景。
菲律宾前总统、菲律宾高级副众议长、“菲中了解协会”名誉主席格洛丽亚·马卡帕加尔·阿罗约用“叹为观止”来形容中国改革开放至今的发展历程。
“中国和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取得这样的成就?什么样的内外政策让中国走在了国际发展和现代化的前列?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在很大程度上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俄罗斯国家杜马第一副主席伊万·梅利尼科夫(Melnikov Ivan Ivanovich)郑重“发问”,并给出了自己的观点。
他认为,中国在制定内外政策时不断适应现实情况的变化,“改革开放政策就是中国在实践中顺应现实的最好例子”。在他看来,中国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成就,是因为没有盲目复制其他国家做法,而是创造性地将其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面对中国式现代化给世界带来的新机遇、新助力、新贡献,来自各国的参会嘉宾期待与中国展开更多领域、更深层次、更大力度的交流与合作。
“世界确实处于新时代,这个新时代号召我们踏上新征程、开展新合作。”格洛丽亚·马卡帕加尔·阿罗约说。
3月27日,新加坡总理李显龙抵达广州,对中国展开为期六天的正式访问,中新经贸合作开启暖意十足的“春之约”。目前,中国已是新加坡第一大货物贸易伙伴、第一大出口市场和第一大进口来源以及第三大服务贸易国。
“新加坡自早期以来,就一直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坚定的合作伙伴。”新加坡前总理、荣誉国务资政吴作栋提到,东盟和中国正在商讨升级双方签署的自贸协定,“我诚挚地希望双方能取得实质性进展,这将为加深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巩固基于规则的多边贸易体系铺平道路”。
近年来,中国开放水平不断提升,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环境越来越好、服务越来越优,展现大国开放融通的广阔胸怀。
推动大湾区成为高质量发展典范
“大量证据表明,粤港澳大湾区正在向高质量创新发展迈进,为现代化建设努力奋斗,同时生活水平也随之提高,社会愈加稳定。”英国工党影阁财政部前发言人、议会上院议员戴维森勋爵说。
作为中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粤港澳大湾区备受全球瞩目,并成为与会嘉宾提及的“高频词”。
在来自全球的与会嘉宾眼中,通过粤港澳大湾区这扇窗,可以看见中国的新发展、世界的新机遇。
“当我们看中国未来的时候,我们必须要思考粤港澳大湾区的定位在未来将是如何的。”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公共政治特聘教授、巴西前旅游部部长福鑫说,“据我了解,中国将继续秉持开放态度和政策。而在中国,全球性、开放性最好的代表,就是大湾区。”
2022年GDP超13万亿元、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5.7万家、4个港口迈入亿吨大港行列、港澳企业商事登记实现“一网通办”……站在全球舞台聚光灯下的粤港澳大湾区,在过去五年中取得了一个个举世瞩目的成就,如今更在高质量发展中“逐浪前行”。
广州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理事长、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前海国际事务研究院院长郑永年将目光聚焦于粤港澳大湾区在人才方面的比较优势。
“要成为科创中心,需要不同文明、不同文化的思想冲撞,人才非常重要,一定要抓住人才。人才去哪里,资本就去哪里,技术是人才的产物。”郑永年表示。
围绕粤港澳大湾区的高质量发展,国家发改委原副秘书长范恒山提出了他的见解。他认为,大湾区要以制造业为本,协商制定湾区产业协同发展规划,并依据产业链供应链一体化要求来调整地区产业分工,使各个地区联为一体,成为优势互补、链条相扣,打造一个具有韧性和竞争力的产业体系。
在他看来,作为国家区域重大战略赋能的先行先试地区,“粤港澳大湾区有条件,也有必要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走在前面,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