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湾区推进重大平台建设:从“硬连接”“软联通”到“心融合”
4月初,走进位于横琴的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迎面而来的春风中,不时传来阵阵讨论声。伴随越来越多的企业进驻,这一《粤澳合作框架协议》下的首个落地项目,人气正越来越旺,园区注册企业已达233家。
2021年9月,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下称“合作区”)管理机构揭牌,合作区进入全面实施、加快推进的新阶段。历经一年半的发展,合作区推进高质量发展起步稳健,促进澳门产业多元和推动琴澳一体化取得积极成效,成为澳人澳企发展的新舞台。截至2023年2月末,合作区已有澳资企业5396户,同比增长12.9%。
中医药研发注册迎来突破
2018年10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考察。时任产业园技术研发部总监的澳门青年倪静云,是当天同总书记交流的4名研发人员之一。
几年来,倪静云在横琴创新创业的步伐不断加快。合作区成立后,她在产业园创办了中药产品研发公司,成为园区第51家澳资企业。“作为澳门人,我觉得一个时代的机遇来临了。”谈起合作区的未来,她充满信心。
近年来,产业园内的中医药产业不断迎来突破。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开发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产业园将借助澳门“桥头堡”的国际化优势,打造“中医药产业与文化‘一带一路’的国际窗口”。
澳邦制药是一家澳门本土中成药生产企业,走进位于产业园的澳邦制药(横琴)有限公司,映入眼帘的是琳琅满目的研发产品。近年来,在产业园的帮助下,澳邦制药于莫桑比克注册上市,莲花万应膏、垃圾草油等产品成功走向国际。不久前,其一款外用中成药也通过广东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审批,进入内地市场。
在产业园迎来的快速发展,让澳邦制药行政总监蔡健华感到机遇无限。“合作区是澳门品牌辐射到粤港澳大湾区乃至整个内地市场的重要平台。我期待未来对在澳门审批和注册、在合作区生产的中医药产品、食品及保健品,允许使用‘澳门监造’‘澳门监制’或‘澳门设计’标志,探索更多产业化可能。”
产业园相关负责人透露,目前,园区已协助多个中药制剂、同名同方药、创新药等进行研发,并在内地或澳门申请注册,通过不断推动产研并行,加快促进澳门中医药产业发展,不断打开国内外市场。截至今年3月,产业园注册企业已达233家,其中澳门注册企业61家。园区进驻企业91家,其中澳门企业36家。
四大产业集群效应初显
发展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的新产业,是合作区的重大任务。近年来,横琴相继出台了集成电路产业、生物医药、金融产业等扶持政策,四大产业逐步显现集群效应。
走进珠海丽凡达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的实验室,“基因药店”的概念正从理想映照进现实。“通过技术创新,我们可以把基因制作成产品,mRNA疫苗也是一种基因产品。”公司总裁彭育才透露,近年来,丽凡达与横琴共同发展壮大,目前公司已经研制出了狂犬病毒mRNA疫苗,并通过动物试验证实疫苗的免疫效果和安全性良好。
身处合作区的独特平台,丽凡达不断深化与澳门的合作。此前,公司已与澳门科技大学签订合作备忘录,将共同开发创新性生物医药产品。彭育才的愿景是,发展成国内领先的mRNA制药企业,成为行业标准的主要参与者。
如今,包括丽凡达在内,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已吸引了广药集团、丽珠圣美、天祥集团、联邦生物、盈科瑞等大型企业悉数进驻,生物医药大健康产业集群初步形成。
培育产业沃土,方能构筑“产业森林”。数据显示,除生物医药产业外,2022年,合作区科技研发和高端制造、中医药、文旅会展商贸三大产业营收合计首次突破百亿元,现代金融产业增加值达到164.11亿元,同比增长8.1%。放眼合作区,各大产业齐头并进,集群效应初步显现。
逾万家港资企业落地
成为港人港企内地发展“第一站”
已在前海创业7年的“90后”香港青年郭玮强,这几天非常忙碌,周末,香港中文大学百余名校友将要来访,郭玮强打算带他们走进前海孵化器,了解这片热土的创新生态,协助链接两地创业资源。
“这是我母校‘粤港澳大湾区校友会’近两年来的重点活动,我希望帮助更多香港青年走进大湾区,发现机遇和可能。”如今,郭玮强创办的企业已获50多项知识产权及专利,完成三轮融资,成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深港澳科创百强企业。
郭玮强在前海的发展并非个案。数据显示,仅2022年,前海实际使用港资56.08亿美元,占深圳55.2%,已拥有港资企业逾万家;港澳医师、税务师等18类专业人士备案后即可执业;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孵化香港创业团队416家,成为港人港企内地发展“第一站”。
软硬件发力支持香港青年创业
2016年,郭玮强在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创立了前海随身宝(深圳)科技有限公司。他形容自己当时几乎“两手空空”,但深圳优秀的科技产业条件以及前海为港人港企提供良好的创业环境,很快帮助公司步入正轨。
2018年10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深圳前海蛇口片区考察时,作为在前海创业的香港青年代表,郭玮强正在现场。
“这5年,我们的企业得到快速发展,开发多款产品系列,建立完整个人移动物联网系统,获得50多项知识产权及专利,完成了三轮的融资,在2019年成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020年评为深港澳科创百强企业。”郭玮强直言,自己的事业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些年,前海的变化同样被创业者们看在眼里。硬件方面,商业中心、生活配套设施等逐渐建成,软件方面,推出科技创新、金融、法律和税务等不少政策。“软硬件建设齐发力,前海对港人、港资的吸引力不断提升,进一步丰富了产业生态。”郭玮强说。
郭玮强希望,未来香港企业家们继续充分利用香港“一国两制”的优势和深圳高效的科技配套,整合大湾区不同城市的产业资源,发展好各个项目,真正实现“依托香港,服务内地,面向世界”的目标。
惠港政策吸引企业投资布局
为给香港拓展发展空间,前海很早即谋篇布局:从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深港创新中心、深港基金小镇,到深港商贸物流平台、深港国际金融城、深港国际法务区和国际人才港,深港平台陆续建成启用。仅2021年至今,前海就统筹提供产业空间82万平方米。
随着在前海的港人港企数量大幅增加,前海的惠港政策也从最初的产业专项扶持,逐渐转向对事业全周期和生活全方位的支持。比如,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前夕,前海发布惠港“九件实事”,覆盖住房、创业、服务、就业、平台、科创、金融、落户、民生九个方面。
2022年底,前海又推出“前海全球服务商”计划,每年提供扶持资金不少于10亿元,招引、培育全球前50、中国前20的金融、商贸物流、信息、科技、文化创意、商务、航运、公共服务等8类全球服务商。同时,启动建设风投创投、融资租赁、天然气贸易、跨境电商、涉税服务业、高端智库等首批“六大集聚区”,为企业发展壮大提供优质载体。
“前海是深港融合最具代表性的地方,不但有独特的地理区位优势,还有雄厚的产业及人才优势。”云豹智能创始人兼CEO萧启阳说,作为国家级政策高地,前海还拥有从税收到人才到租金补贴等系列产业扶持政策,并对港企倍数扶持,吸引着企业投资布局。
“过去两年,我带了很多香港企业来前海考察,大家都看到了这里的蓬勃发展,和营商环境的不断优化。”香港贸易发展局中国内地总代表钟永喜认为,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前海将发挥出更大作用。
数据显示,2022年,前海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948.68亿元,同比增长5.2%;实际使用外资58.64亿美元,占深圳市53.5%;实际使用港资56.08亿美元,占深圳55.2%,拥有港资企业逾万家。前海深港合作已从基础建设、平台空间搭建的“硬连接”、规则对接的“软联通”,逐步进入到情感认同的“心融合”。
澳资企业数比增12.9%
成为澳人澳企发展新舞台
4月初,走进位于横琴的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迎面而来的春风中,不时传来阵阵讨论声。伴随越来越多的企业进驻,这一《粤澳合作框架协议》下的首个落地项目,人气正越来越旺,园区注册企业已达233家。
2021年9月,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下称“合作区”)管理机构揭牌,合作区进入全面实施、加快推进的新阶段。历经一年半的发展,合作区推进高质量发展起步稳健,促进澳门产业多元和推动琴澳一体化取得积极成效,成为澳人澳企发展的新舞台。截至2023年2月末,合作区已有澳资企业5396户,同比增长12.9%。
中医药研发注册迎来突破
2018年10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考察。时任产业园技术研发部总监的澳门青年倪静云,是当天同总书记交流的4名研发人员之一。
几年来,倪静云在横琴创新创业的步伐不断加快。合作区成立后,她在产业园创办了中药产品研发公司,成为园区第51家澳资企业。“作为澳门人,我觉得一个时代的机遇来临了。”谈起合作区的未来,她充满信心。
近年来,产业园内的中医药产业不断迎来突破。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开发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产业园将借助澳门“桥头堡”的国际化优势,打造“中医药产业与文化‘一带一路’的国际窗口”。
澳邦制药是一家澳门本土中成药生产企业,走进位于产业园的澳邦制药(横琴)有限公司,映入眼帘的是琳琅满目的研发产品。近年来,在产业园的帮助下,澳邦制药于莫桑比克注册上市,莲花万应膏、垃圾草油等产品成功走向国际。不久前,其一款外用中成药也通过广东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审批,进入内地市场。
在产业园迎来的快速发展,让澳邦制药行政总监蔡健华感到机遇无限。“合作区是澳门品牌辐射到粤港澳大湾区乃至整个内地市场的重要平台。我期待未来对在澳门审批和注册、在合作区生产的中医药产品、食品及保健品,允许使用‘澳门监造’‘澳门监制’或‘澳门设计’标志,探索更多产业化可能。”
产业园相关负责人透露,目前,园区已协助多个中药制剂、同名同方药、创新药等进行研发,并在内地或澳门申请注册,通过不断推动产研并行,加快促进澳门中医药产业发展,不断打开国内外市场。截至今年3月,产业园注册企业已达233家,其中澳门注册企业61家。园区进驻企业91家,其中澳门企业36家。
四大产业集群效应初显
发展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的新产业,是合作区的重大任务。近年来,横琴相继出台了集成电路产业、生物医药、金融产业等扶持政策,四大产业逐步显现集群效应。
走进珠海丽凡达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的实验室,“基因药店”的概念正从理想映照进现实。“通过技术创新,我们可以把基因制作成产品,mRNA疫苗也是一种基因产品。”公司总裁彭育才透露,近年来,丽凡达与横琴共同发展壮大,目前公司已经研制出了狂犬病毒mRNA疫苗,并通过动物试验证实疫苗的免疫效果和安全性良好。
身处合作区的独特平台,丽凡达不断深化与澳门的合作。此前,公司已与澳门科技大学签订合作备忘录,将共同开发创新性生物医药产品。彭育才的愿景是,发展成国内领先的mRNA制药企业,成为行业标准的主要参与者。
如今,包括丽凡达在内,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已吸引了广药集团、丽珠圣美、天祥集团、联邦生物、盈科瑞等大型企业悉数进驻,生物医药大健康产业集群初步形成。
培育产业沃土,方能构筑“产业森林”。数据显示,除生物医药产业外,2022年,合作区科技研发和高端制造、中医药、文旅会展商贸三大产业营收合计首次突破百亿元,现代金融产业增加值达到164.11亿元,同比增长8.1%。放眼合作区,各大产业齐头并进,集群效应初步显现。
逾万家港资企业落地
成为港人港企内地发展“第一站”
已在前海创业7年的“90后”香港青年郭玮强,这几天非常忙碌,周末,香港中文大学百余名校友将要来访,郭玮强打算带他们走进前海孵化器,了解这片热土的创新生态,协助链接两地创业资源。
“这是我母校‘粤港澳大湾区校友会’近两年来的重点活动,我希望帮助更多香港青年走进大湾区,发现机遇和可能。”如今,郭玮强创办的企业已获50多项知识产权及专利,完成三轮融资,成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深港澳科创百强企业。
郭玮强在前海的发展并非个案。数据显示,仅2022年,前海实际使用港资56.08亿美元,占深圳55.2%,已拥有港资企业逾万家;港澳医师、税务师等18类专业人士备案后即可执业;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孵化香港创业团队416家,成为港人港企内地发展“第一站”。
软硬件发力支持香港青年创业
2016年,郭玮强在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创立了前海随身宝(深圳)科技有限公司。他形容自己当时几乎“两手空空”,但深圳优秀的科技产业条件以及前海为港人港企提供良好的创业环境,很快帮助公司步入正轨。
2018年10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深圳前海蛇口片区考察时,作为在前海创业的香港青年代表,郭玮强正在现场。
“这5年,我们的企业得到快速发展,开发多款产品系列,建立完整个人移动物联网系统,获得50多项知识产权及专利,完成了三轮的融资,在2019年成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020年评为深港澳科创百强企业。”郭玮强直言,自己的事业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些年,前海的变化同样被创业者们看在眼里。硬件方面,商业中心、生活配套设施等逐渐建成,软件方面,推出科技创新、金融、法律和税务等不少政策。“软硬件建设齐发力,前海对港人、港资的吸引力不断提升,进一步丰富了产业生态。”郭玮强说。
郭玮强希望,未来香港企业家们继续充分利用香港“一国两制”的优势和深圳高效的科技配套,整合大湾区不同城市的产业资源,发展好各个项目,真正实现“依托香港,服务内地,面向世界”的目标。
惠港政策吸引企业投资布局
为给香港拓展发展空间,前海很早即谋篇布局:从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深港创新中心、深港基金小镇,到深港商贸物流平台、深港国际金融城、深港国际法务区和国际人才港,深港平台陆续建成启用。仅2021年至今,前海就统筹提供产业空间82万平方米。
随着在前海的港人港企数量大幅增加,前海的惠港政策也从最初的产业专项扶持,逐渐转向对事业全周期和生活全方位的支持。比如,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前夕,前海发布惠港“九件实事”,覆盖住房、创业、服务、就业、平台、科创、金融、落户、民生九个方面。
2022年底,前海又推出“前海全球服务商”计划,每年提供扶持资金不少于10亿元,招引、培育全球前50、中国前20的金融、商贸物流、信息、科技、文化创意、商务、航运、公共服务等8类全球服务商。同时,启动建设风投创投、融资租赁、天然气贸易、跨境电商、涉税服务业、高端智库等首批“六大集聚区”,为企业发展壮大提供优质载体。
“前海是深港融合最具代表性的地方,不但有独特的地理区位优势,还有雄厚的产业及人才优势。”云豹智能创始人兼CEO萧启阳说,作为国家级政策高地,前海还拥有从税收到人才到租金补贴等系列产业扶持政策,并对港企倍数扶持,吸引着企业投资布局。
“过去两年,我带了很多香港企业来前海考察,大家都看到了这里的蓬勃发展,和营商环境的不断优化。”香港贸易发展局中国内地总代表钟永喜认为,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前海将发挥出更大作用。
数据显示,2022年,前海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948.68亿元,同比增长5.2%;实际使用外资58.64亿美元,占深圳市53.5%;实际使用港资56.08亿美元,占深圳55.2%,拥有港资企业逾万家。前海深港合作已从基础建设、平台空间搭建的“硬连接”、规则对接的“软联通”,逐步进入到情感认同的“心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