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高质量发展丨科技创新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2017年以来,广东区域创新综合能力已连续6年领跑全国,科技研发和产业发展拧成“一股绳”,科技创新持续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不断扩大优势。2023年,广东将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带动10万家中小企业“上云用云”,在高质量发展中闯出一条新路来。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做好经济工作尤为重要。农历兔年春节前的最后几个工作日,在广州海珠区一个安静园区里,多数企业已经放假,而一家互联网企业的办公区却仍是灯火通明。
//工业互联网将企业设备连接“上云”(图源:树根互联)
省政协委员、树根互联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贺东东带领团队仍在忙碌。团队摘出今年省政府工作报告中的重要目标和数据,以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以上的主要预期目标为依据,为企业新的一年做规划:从产品解决方案和科研、服务人员的配置上进行挖潜,提升工业互联网赋能制造业企业的服务能力。他将工业互联网平台服务实体经济比作修路。“社会对工业互联网平台的需求很大,但是整体服务能力还是跟不上需求。我们修路是一条一条地修,会有个过程。现在很多地方的政府开始重点支持新基建建设,那么我们把路先建起来,通车以后大家都能够受益。我们预判,在今年经济有望较快速增长的背景下,企业对科技服务的需求也会增长。”
时间拨回2016年,国家进入“十三五”时期,工信部深入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战略,全面开启数字经济新时代。同年,树根互联成立,并开发出自主可控的工业互联网平台。经过6年多的培育,工业互联网赋能制造业企业的作用愈发凸显。通过工业互联网连接企业“上云”以后,企业大幅提升生产个性化产品的能力,能够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同时,企业接收生产设备、生产效能的实时数据,及时调整生产中出现的问题。
6年间,自带装备制造基因的树根互联乘势起飞,从初创企业成长为链主企业。在广东,企业已连接超123万台高价值工业设备,累计服务了广汽本田等211家本土制造企业。在装备制造、钢铁冶金、汽车整车及零配件等数十个工业细分行业,为企业插上科技赋能的翅膀。
//工业互联网为企业提供生产的实时数据(图源:树根互联)
今年,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培育壮大工业互联网等产业,新推动500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带动10万家中小企业“上云用云”。在树根互联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贺东东看来,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意味着数字化转型要成为落实“制造业当家”的新抓手,为广东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新的平台。“我们有双重的任务。第一重,要帮助更多的制造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包括帮助更多的产业链数字建链。所以我们要成立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创新中心,针对广东省部分万亿级的产业,为其制造业转型提供基础平台。第二重任务就是在数字经济的行业中,要带动大量的工业软件企业,通过工业互联网平台,形成一个有整体服务能力的数字产业生态。”
互联网技术与制造业的融合,打通了企业转型升级的其中一重障碍。与树根互联的合作推动了广东伊之密精密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完成智能制造转型,发展壮大成为高端装备制造业中的龙头企业。广东伊之密没有停下创新的脚步,企业开发出了自己的工业互联网制造执行系统,形成软硬件结合的整体解决方案,让客户的生产成本进一步降低。广东伊之密精密机械有限公司智能制造顾问陈洪锦说道:“我们主动选择智能化、数字化转型,是因为当时我们的产能、能效比较低下,能耗特别高,这也是制造业一线普遍遇到的难题。我们通过智能制造改造,把一些人工的重复性工作交给机器来做,减少人工的误差,让整个数据流、业务流都顺畅起来。现在我们也把这些成果向客户,包括下游使用我们产品的企业推广。”
//广东伊之密打造的智慧车间 (图源:广东伊之密)
陈洪锦软件开发工程师出身,以科技赋能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是他的本职工作。在他看来,近年来企业对自主创新、科技赋能的要求和层次在不断提升。坚持制造业当家,还需将眼光放向世界范围内更高质量的科研成果,协同更大范围内的产业创新。广东伊之密的全球创新中心建成并投入使用不到一年,已成为企业进一步发展的新基石。“全球创新中心建立以中央研究院、事业部的技术中心和公司的技术部门为一体的技术研发体系,已经储备了我司20%的科研力量,能够接纳国内外的科研力量。我们整合国内一些院校的创新成果在伊之密、在佛山落地;同时也想吸引全球人才落户,进一步开展成果转换。”
//广东伊之密全球创新中心 (图源:广东伊之密)
广东伊之密向产业链价值链上游跃升的历程,也是广东在数字化浪潮中从“世界工厂”加速走向智能制造“灯塔工厂”的生动案例。
中国是目前世界上拥有最多“灯塔工厂”的国家,广东入选数量占全国总数的四成多,这些“灯塔工厂”代表当今全球制造业领域智能制造和数字化最高水平。作为中国经济总量第一大省,高质量发展,是在过去快速发展基础上的再一次跃升,更是广东在新征程中走在前列、创造新的辉煌的必然担当。专家认为,广东经济结构已从总量扩张转向结构优化转变,迈进以科技创新推动发展的新阶段。
2022年,全省研发经费支出约4200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3.26%,区域创新综合能力连续6年全国第一。从1年看5年看10年,广东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聚力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正成长为国家重要创新动力源。
//中科空天飞行科技产业化基地落成仪式暨产品发布会日前在广州南沙举行,宣告国内首个全产业链精益化、数字化、智慧化的商业航天产业化基地在南沙投产运营。(图源:广州南沙发布)
根植于现代化制造业体系的广东,整合粤港澳大湾区的创新资源再出发。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副院长曲建介绍,粤港澳大湾区的科创能力在世界范围内已经具备实力。“从全球视野看,如果把珠江三角洲和香港、澳门汇总,这个片区的科技创新力量在全世界也是比较排名靠前的区域。它根植于现代化制造业体系,特别是在IT行业和生物医药等领域,大专院校、科研机构的研究人员发表论文的成果也在全世界有一定的知名度。”
曲建进一步分析,广东持续投放资源到科研领域,带动全省的研发能力提升,将产生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科技创新必然要和先进制造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比方说,客户需求端提出要采取一个新技术,你就可以在打小样的时候到先进制造业企业应用,科研成本会大幅度下降。”
曲建认为,广东提出以先进制造业为重要基础去推动科技创新,是广东这些年来一个非常成功的经验,也是应该坚定不移走下去的成功经验。“广东现在持续投放资源到科研领域,未来就会产生对应的经济效益和创新的能力。这预示着广东正在向依靠科技创新来推动经济发展的新发展阶段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