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建设海洋强省,珠海向海向未来
广东省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期间,22个代表团对省政府工作报告进行了认真热烈的审议,并提出了一些修改意见和建议。报告共采纳了32条意见建议,其中比较重要的有17处。
省政府工作报告在部署今后五年工作时,强调重点把握好五个方面,其中一个方面是“坚定不移提高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增加了“做大做强海洋经济,加快建设海洋强省”等内容。
经济大省将全面加快海洋强省建设。
日前,2023年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正式发布,报告提出“做大做强海洋经济,加快建设海洋强省”“大力发展海洋牧场和深远海养殖”。
1月初,省委书记黄坤明,省委副书记、省长王伟中到珠海市,深入口岸、海岛、产业园区、重大合作平台等调研。
黄坤明、王伟中来到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实地考察,还来到万山海洋开发试验区,乘船考察“德海一号”“澎湖号”深海养殖平台,听取万山群岛发展海洋牧场产业情况介绍。黄坤明指出,珠海拥有丰富的海洋海岛资源,要做好海洋开发这篇大文章,坚持向海而兴、向海图强。
经济大省唱响“海洋牧歌”,全面加快海洋强省建设。
在这样的背景下,珠海的海洋开发有哪些优势?珠海的海里还藏着哪些“珍珠”?我们一同解析。
蓝色粮仓乘势而上
珠江口外、伶仃洋上,海岛星罗棋布,犹如镶嵌其上的明珠,完美地诠释了“珠海”之名。
这里是全国第一个地方性海洋综合开发试验区——珠海万山海洋开发试验区。
雨后的万山岛格外美丽。摄影:何康杰
清晨的阳光洒在海平面上,在大蜘蛛岛与桂山岛之间,一个个深水网箱纵横有序地在海面上密集排列,渔船穿梭其中,鱼儿成群觅食。
“这是全国首座半潜式波浪能养殖平台,也是一座现代海上牧场。”“澎湖号”是一个集波浪能、太阳能发电以及养殖网箱、养殖工船为一体的半潜式平台。站在漂浮海面的“澎湖号”上,广东大麟洋海洋生物有限公司运营总监徐珂介绍,平台之下隐藏着1.5万立方米的养殖空间,里面鱼群穿梭涌动,两三个月前,投放了10万条石斑鱼苗,预期两年后可以收获8万条石斑鱼。
徐珂介绍,至今“澎湖号”已经养殖了金鲳鱼、珍珠斑、龙趸石斑等多个品种,完成了8季4个品类的养殖,整体养殖的效果较为理想。“经过检测,‘澎湖号’养殖出的鱼品各项指标均达到优良,基本验证了开阔海域大水体养殖的优越性。”
2022年12月,首届中国年鱼博览会在珠海国际会展中心开幕。摄影:关铭荣
就在更早之前,2022年的12月28-30日,辞旧迎新之际,一场“年鱼”盛会在珠海上演,首届中国年鱼博览会举行。通过创建年鱼品牌,打造年鱼经济,珠海推动中国“年鱼”走进千家万户,“游”上全球餐桌。
广东省农业农村厅相关领导表示,广东举办首届中国年鱼博览会,正是向全国、向世界搭建一个展示农业发展成就的舞台。“年鱼经济”将为广东渔业、预制菜产业走出去,建设新高地、增加新内容、开拓新路径,还会为高质量构建农业强国、海洋牧场、蓝色粮仓,促进乡村振兴和保障全球粮食安全,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海洋牧场、蓝色粮仓,在珠海已经成势,并乘势而上。
近日,珠海市农业农村局就《珠海市深海养殖和远洋捕捞扶持政策》公开征求意见。根据征求意见稿,远洋渔业企业回运自捕或直购远洋水产品通过珠海市口岸报关进入珠海市交易,珠海将给予运输费用(不含运输保险费)补贴,同时鼓励企业进入洪湾中心渔港交易中心交易,支持水产品超低温冷库建设。
可以预见,这将更有益于推进珠海市深海养殖和远洋渔业产业发展,唱响“海洋牧歌”。
接下来珠海要按照省委的部署,强化陆海统筹,坚持规划先行,加强政策配套,积极引进各类市场主体,大力发展深海绿色养殖、海洋旅游,立足资源禀赋促进海岛乡村振兴,全面提升海洋经济综合实力。
不少游客来到外伶仃岛感受海岛风情。摄影:陈锴进
新兴产业向深远海挺进
2023年新春佳节来临之前,位于横琴的珠海长隆海洋王国已经是人头攒动,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举家欢游。
横琴的魅力也并不止于此。
《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明确,要高水平建设横琴国际休闲旅游岛,加强对周边海岛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横琴将利用海洋经济的外向型优势,不断深化与港澳海洋经济合作。
有专家指出,横琴有条件充分利用政策优势,突破跨境壁垒与限制,依托香港、澳门的大学及科研机构,搭建国际海洋科技创新平台,加大海洋科技创新投入,重点围绕海洋新兴产业等核心技术及产业关键环节进行联合攻关,加快培育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海洋新兴产业,推动大湾区海洋经济的高水平发展,对珠海和周边地区形成带动作用。
海里有“湾”,“湾”里孕育着“珍珠”,珠海的海洋开发,还有着推动新兴产业向深远海挺进的雄心。
距离桂山岛西侧海岸线6.3公里外的海域,47台海上风电机排列成行。随着巨大的桨叶缓缓转动,将缕缕海风转换为绿色电能送入电网。桂山海上风电场,是广东省内首个海上风电示范项目,一期及二期项目已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可提供清洁电力45.32万兆瓦时,每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4.95万吨,撬动海洋清洁能源发展“新引擎”。
在黄茅海畔,“海基一号”“流花11—1”深水导管架蓄势崛起,为我国加快深海油气资源勘探开发贡献珠海力量。在桂山岛至外伶仃岛之间,烽火海洋和珠海移动合作的海岛通信光缆EPC项目正紧锣密鼓地建设中。
珠海的深远海开发,在广东颇具代表性。
2022年11月24日,自然资源部与广东省人民政府共同签署《自然资源部广东省人民政府共建国家海洋综合试验场(珠海)协议》,这标志着国家海洋综合试验场(珠海)正式落户广东,更标志着部省合作共同贯彻落实海洋强国建设重大部署迈上新台阶。
珠海长隆鲸鲨馆。摄影:钱文攀
广东为何如此重视开发海洋经济?
广东是海洋大省,濒临南海、毗邻港澳,海洋科技创新活跃,海洋工程装备、海上风电、海洋电子信息等海洋新兴产业发展迅猛,全省基本形成行业门类齐全、优势产业突出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2021年全省海洋生产总值达1.99万亿元,连续27年稳居全国首位,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不断取得新成就,具备建设国家海洋综合试验场的基础条件和迫切需求。
国家海洋综合试验场为何选择在珠海?
按照“北东南,浅海+深远海”的布局,自然资源部正分四个场区系统推进国家海洋综合试验场建设。“十一五”期间,国家海洋局在珠海万山规划建设的海洋能海洋试验场,也将不断满足粤港澳大湾区海洋产业发展需求,服务海洋强国和广东海洋强省建设,在国家整体规划中具有不可替代的战略定位。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
蓝色深海给人无穷的想象,珠海也将在新一轮的政策机遇下,驶向“向海而兴”的新蓝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