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起家到当家,广东制造业到底处于全球什么方位?
“我们将坚持发挥龙头企业示范带动作用,助力广东在新的高度挺起现代化建设的产业‘脊梁’”。比亚迪高级副总裁兼乘用车首席运营官何志奇对广东突出“制造业当家”充满期待。不久前,比亚迪迎来第300万辆新能源汽车下线,成为首个达成这一里程碑的中国品牌。
日前,省委十三届二次全会提出,要突出制造业当家,高水平谋划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引发广东各界强烈反响。
从工业2.0到工业4.0,从走过“三来一补”的“岭南衣、粤家电”,到如今5G、无人机、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并跑乃至领跑世界,广东制造业不断在全球阵列中加速攀升——《广东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指出,广东制造业正处于全球制造业第三阵列向第二阵列跃升阶段。
产业潮流,浩浩荡荡。由“制造业起家”的广东正以全世界近4%的制造业增加值,以不可遏制的升级潮、创新潮,冲进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浪潮,吹响“制造业当家”的高质量奋进号角。
全球产业转移中的广东制造
“需要近10万种装修材料和用品,而当时内地几乎要什么没什么。”1979年1月,56岁的香港商人霍英东开始筹建白天鹅宾馆,由于内地制造基础薄弱,连澡盆软塞都要用热水瓶塞来代替。
此前一年,广东全省工业总产值206.56亿元,在全国位列第七,与辽宁、江苏、上海相比差距仍然较大。
历史走到了跨越的前夜。
就在白天鹅宾馆紧张筹建的同年7月,春雷炸响,珠江口东部沿海的一片滩涂上,中国第一个外向型工业园区破土开建,广东制造从此烙印上一个闪闪发光的词条——蛇口工业区。很快,蛇口工业区凭借政策和环境硬件吸引到不少外资,成为外商公认的深圳特区投资环境最好的片区之一。三洋电机株式会社社长井植熏盛赞蛇口是“理想的地方”。1979年—1983年间,蛇口工业区引进外资5.22亿元,占深圳同期引进外资总额的17.6%。
岭南春早,开放先行。从深圳蛇口到广州、佛山、东莞,“三来一补”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现代化大工业在广东扎下了根。1998年,广东GDP达1030亿美元,超过新加坡的850亿美元,首次超越“亚洲四小龙”成员。
到了世纪之交,广东已显现出“世界工厂”的气象,一度上演“东莞塞车,世界缺货”,但也面临更为复杂的产业发展形势:一方面,随着国际市场变化,以及国内土地、劳动力成本上涨,已有轻工业优势遭遇挑战;另一方面,中国成功“入世”,跨国企业以技术、人才、品牌等多重优势进军国内市场,广东制造业面临一场全球产业竞争的“硬仗”。
“与狼共舞”的广东,努力加快推动工业结构向重型化演进,为制造业强筋壮骨。
汽车制造的崛起,成为经典一幕。
本世纪之初,广东吸引日系三大品牌本田、日产、丰田在广州建厂。“在广汽本田成立之后,我们仅用9个月便完成了原有广州标致的厂房改造。”广汽集团原副总经理何焰辉回忆道。1999年3月,广汽本田首款雅阁轿车下线。随着小汽车开始进入家庭,广州汽车工业高速发展,逐渐成为全国三大汽车制造基地之一。
由“轻”向“重”升级的同时,广东制造业也在向精细化迈进。在诺基亚等众多手机企业布局的东莞,电子及通信产品生产高速增长。2003年,全省共有104种高新技术产品单厂产值超过了10亿元,其中电子技术信息领域就有69种,占比过半。
霍建国,中国加入世贸组织(WTO)谈判参与者、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原院长、中国世贸组织研究会副会长。在他看来,入世后的“与狼共舞”,让本土企业“越战越强”。通过对标,广东制造业成功地进入国际市场,融入世界经济。
借助全球产业大转移的历史性机遇,广东在工业化进程中成为全国排头兵。目前,广东工业增加值占全国1/8,形成新一代电子信息、绿色石化、智能家电等7个万亿级产业集群,不断嵌入全球产供链,成为全球产业网络中必不可少的关键节点和重要枢纽。
大浪淘沙的时刻
时间来到2012年,在被称作业界风向标的AWE(中国家电及消费电子博览会),首次推出国际高端家电展区,为数不多的高端家电产品很快被抢购一空。
那时的大洋彼岸,美国提出制造业“On-Shore”战略,吸引新能源和具有高附加值的制造产业回流,引发高端家电制造强势回归欧美的热潮。
而广东家电制造在国际上仍是中低端产品的代表,国内市场产能过剩、增速放缓,竞争异常激烈。海关信息网发布的《2012中国家电出口监测报告》显示,2012年中国家电自主品牌出口比例仅占出口总额的10%。
无论是服装、食品还是家电、手机领域,高端技术被发达国家把控。同时,面临越南等后发国家竞争,低成本优势不再——广东制造陷入了“两面夹击”的困局。
最艰难的时刻,也是大浪淘沙的时刻。一批先知先觉的粤企开启了品质升级、自有品牌建设之路。
早在2011年,美的一举推出凡帝罗对开门冰箱等近20款高端新品,完成高端冰箱的全面布局。“粗放型的增长模式在金融危机后已基本失效。美的必须找到新的发展模式,致力于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2012年,方洪波接过何享健的班,启动经营转型升级。
7年后,美的于2019年再度亮相AWE,展示了脑洞大开的新技术新产品:将航空涡轮对旋技术用于家用空调,潜艇导弹发射的微穿孔技术用于电饭煲……“从其他领域学到的技术,对本行业可以起到颠覆性的作用。”美的集团中央研究院院长刘前进说,近年来美的以每年营收3.5%以上的力度投入研发,已完成从技术追赶到引领的过程,进入“无人区”。
自主创新技术成为打破国外技术垄断、撬开高端市场的利器。
2009年TCL决定投资兴建半导体显示企业TCL华星,次年开工建设国内首条自主创新、自主团队、自主建设的高世代面板8.5代线。2021年3月,TCL科技收购苏州三星显示工厂完成交割。全球大尺寸LCD液晶面板市场的话语权,逐渐从日韩转移至中国大陆。
“10多年来TCL在半导体显示产业累计投入2600多亿元。未来我们还将持续深耕半导体显示等高科技、长周期、重资产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做好中国制造的基石企业。”TCL创始人、董事长李东生说。
半导体显示产业的变化,折射出近10多年来广东制造不断攀向产业链中高端。“中国工业发展的实践证明,如果放弃自主开发,就没有任何工业和企业能够从‘引进外国先进技术+国产化’的阶段走到‘自主开发’的阶段。”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路风说。
如果说中国入世的第一个十年,广东制造通过整合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资源,建立起了强大的全球供应链网络。那么在入世的第二个十年,广东制造业则在内外承压下,开启了通过自主创新实现超越追赶之路。
这在数据上体现为广东出口产品科技含量持续提升:2012年至2021年,广东机电产品出口年均增长4.1%,占整体出口比重由39.3%提升至42.3%;自有品牌产品出口占比由2018年的17%提升至2021年的19.1%。
这为广东制造抢抓新一轮产业革命,勇闯新世界,奠定了坚实基础。
勇敢的新世界
“自由贸易无法长久,全球化—国家化的周期就像钟摆,曾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高涨的保护主义诉求卷土重来只是时间问题。”2000年,普林斯顿大学经济史学家哈罗德·詹姆斯就富有远见地写了《全球化的终结》一书。
环顾全球,逆全球化思潮抬头,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下,占据全国制造业第一大省宝座20多年的广东,在新一轮创新竞争中如何落子?
棋子下在了正在发生的第四次工业革命——以人工智能、清洁能源、无人控制技术、量子信息技术、虚拟现实以及生物技术为主的全新技术革命。
一个勇敢的新世界,正在孕育。
在这场围绕产业革命“潮头”位置的竞赛中,人工智能、新一代通信、新能源等新兴产业,普遍对规模效应和资源优势更为依赖,西欧国家和日韩等中型经济体优势地位不复以往。如果说,中国有希望在第四次产业革命中实现“弯道超车”,那么在其中最有希望领跑的便是广东。
在路风看来,正是广东数十年来推动基础广泛的产业升级,才能在第四次产业革命中抓住新机遇,实现新兴产业的爆发式增长。“比如大疆诞生之前,无人机仍属于玩具产业。正是基于广东雄厚的产业体系,大疆无人机才能被创造出来,并迅速形成新的更专业的无人机产业链。”
事实上,扎根在创新创业浪潮冲击下的深圳,大疆一直定位为科技公司。早在几年前,大疆就拿出5000万元承办了一个和主营业务看似毫无关联的RoboMaster机器人大赛。
被称为“大疆教父”的香港科技大学教授李泽湘认为,智能时代意味着“无限可能的未来”。“芯片、计算机、互联网、机器人这四个东西都是由西方国家首先定义的。但是粤港澳大湾区若能把握自身优势,未来的终端系统将有可能由中国定义。”
同在深圳,2022年上半年,比亚迪旗下新能源汽车销量超越特斯拉,高居全球第一。“大家可能只看到我们这两年的爆发,其实背后是我们二十多年的坚持。别人是厚积薄发,我们是‘厚积厚发’。”比亚迪汽车品牌及公关事业部总经理李云飞说。
有赖于比亚迪庞大的研发团队以及“技术鱼池”的支撑,刀片电池、DM-i超级混动、CTB电池车身一体化等创新技术,推动着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进入新变革阶段。
老牌汽车品牌德国大众CEO赫伯特·迪斯直言,中国电动车产业已驶向全球,以比亚迪为代表的中国电动车企业正在粉碎德国百年来燃油车的优势,实现“弯道超车”。
如今,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之下,广东制造的两股力量正在崛起——立足于“稳”,新一代电子信息、绿色石化、智能家电、汽车产业等十大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成为广东制造的稳定器;着眼于“进”,半导体与集成电路、高端装备制造、智能机器人、区块链与量子信息等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正打开广东制造高质量发展的未来空间。
两股力量相互交织,让广东制造既有定力又充满张力。
必经之路的跨越
立足“两个大局”,广东以实体经济为本,突出制造业当家成为必然选择。这可以从二战以来日本等国的发展轨迹得到借鉴。
“从劳动密集型产业优先发展开始,接着重化工业成为主导产业,而后高加工度的装备制造业领军,实现产业技术密集化和高附加值化。”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原副院长马晓河如此总结战后日本经济的起飞。
然而,日本在产业迈向高端化后,没有继续扩大产业优势,而是随着国内投机情绪高涨,房产、股票价格短时间狂飙暴涨,导致经济严重泡沫化,最终迎来经济增长持续低迷“失去的三十年”。
时至今日,上世纪80年代日本企业大手笔的金融交易以及对海外不动产的投资,大多已经“雨打风吹去”,支撑日本经济相对稳定的支柱依旧是IT、汽车等制造业,以及由此带来的国外产业布局和国内消费市场。
回首广东,依靠实体经济的长足发展,广东昂首跨入高收入经济体行列。2020年,广东人均GDP达8.82万元,按当年平均汇率计算达1.28万美元,超过世界银行高收入经济体标准。
“一般物质生产部门和提供实际服务的部门,就是实体经济。聚焦实体经济就是要使经济活动富有效率,真正地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杜绝社会活动进行过度炒作。”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刘元春说。
今天的广东,2021年全部工业增加值突破4.5万亿元,位居全国第一,约占全国的八分之一;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5G基站、国家级工业互联网跨行业跨领域平台、国家级绿色制造名单等多项指标位居全国第一;智能家电集群全球规模最大、家电制造基地品类最齐全,汽车集群实现汽车产量超330万辆,连续5年位居全国第一……
但与“制造业当家”的要求相比,广东仍有很大提升空间。近年来广东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有所下降,直至2021年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升至33.3%,实现逆势回升。在新冠疫情和逆全球化经济下行压力下,稳定制造业规模为经济增长发挥“压舱石”作用。
“广东制造企业多、规模大、质量高、开放程度高,但要向全球第一梯队跃升、实现高质量发展,还面临外贸依存度高、在部分关键技术和零部件上受制于人等挑战,要持续巩固强化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基石。”广东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万陆说。
“制造业当家”的号角已吹响。广东正坚持抓大产业、大平台、大项目、大企业、大环境,把制造业这份厚实家当做优做强,加快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生态链,努力探寻在全球产业发展的百年坐标轴下的新方位,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率先探索,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扛起广东担当。
【行思录】
突出“制造业当家”恰逢其时
不久的未来,经济大省广东将在全球产业版图中占据怎样的位置?
随着我国经济在全球经济比重的持续提升,尤其是增长贡献率上的领先,对这一问题的具体回答,越来越对全球具有深远的影响。
从“三来一补”起家,广东外向型经济的“两头在外”特征明显:品牌、技术很多来自国外企业,销售也主要面向海外市场。这就给广东制造带来三个突出特征。其一,广东从来都是在开放的全球经济而非封闭环境中孕育发展,一直都是世界产业网络不可分割的一环;其二,聚焦于“制造”这一产业链中间环节,因而起步快、发展稳,但也留下关键技术受制于人的隐患;其三,从原料进口到外贸订单,受海外影响巨大,全球经济“打喷嚏”,广东制造往往率先“感冒”。
近年来,这些特点正发生新的变化。一方面,越来越多本土企业实现了从无到有、由弱到强,实现产业升级和自主技术突破,一大批领军企业在世界经济舞台崭露头角;另一方面,随着全球产业的持续转移,特别是中高端产业和研发机构向广东集聚,使得产供链更完整、更具韧性。
日前召开的省委十三届二次全会提出,把制造业这份厚实家当做优做强,在新的高度挺起广东现代化建设的产业“脊梁”。
纵观全球经济在各个区域的聚散涨落可以发现,经济重心的转移,往往首先是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的转移。
实现工业化,可以为城镇化提供大量就业岗位和经济产品,从而形成旺盛市场,进而畅通供需循环。而无论是生活性服务业还是生产性服务业,也都或者直接依托于制造业发展,或者依赖于该区域对全球产业链的话语权。
从广东经济的构成看,制造业是当之无愧的“当家”主角,尤其是疫情以来,在经济面临疫情和供应链断裂风险等冲击下,制造业投资逆势而上并保持高位增长,其中2021年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24.8%,今年前10月这一增速进一步提高到32.0%,显示出广东制造业做优做强的良好势头。
当前,我们正处在从信息化到智能化的加速赛道,电子信息产业贯穿其中——而这也正是广东制造的优势所在,善用这一点,就有机会重塑现有产业优势,并不断催生出新技术、新模式、新产业。新能源汽车已经在全球率先得分,更多领域正在赶超路上。
回顾数百年来世界工业史可以发现,没有永恒的产业王者,只有各领风骚的技术浪潮。从蒸汽到电力再到原子能,制造动力的革新往往催动着生产效率的成倍增长,并让商品样式、制造模式和产供网络焕然一新,每次重要技术的更迭,也往往意味着产业格局的洗牌,意味着后来者有了加速赶超的机遇。
广东,正站在迈向全球制造业第二阵列的门槛上,也只有紧紧抓住历史机遇实现奋力一跃,才能在全球制造版图上牢牢扎根,进而实现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全面推进。
开栏的话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广东省委十三届二次全会提出,要突出制造业当家,在新的高度挺起广东现代化建设的产业“脊梁”。广东从改革开放之初“三来一补”起步,到建设成为举世瞩目的“世界工厂”,经济实力全国领先,创新水平稳居前列,充分证明大力发展制造业不仅有助于稳增长,更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抓手。为探寻广东“制造业当家”的信心、底气和潜力,南方日报、南方+多路记者深入全省开展“广东‘制造业当家’深调研”。即日起,推出首个系列报道“广东制造业九章”,敬请垂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