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粤港澳资讯>粤港澳资讯 > 正文内容

泛珠合作携手跑出“加速度” 跨省通办开启“线上”新引擎

发布时间:2022年12月07日 文章来源:南方网 作者: 点击数: 字号:

  南方网讯(记者/鲁飞 谭竹芸)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发展数字经济、增进民生福祉、强化安全保障体系等重大决策部署,对数字政府建设指明新方向、提出新要求,其中推进政务服务“跨省通办”成为贯彻落实的重要抓手。

  近年来,泛珠合作各方深入推进政务服务改革,跨省通办开启全新“线上”引擎,携手跑出办事服务“加速度”,合力推动政务服务从政府供给导向向群众需求导向转变。去医院看病,医疗费用异地直接结算;跨区域经营,企业办事就地解决;开户籍证明,居民无需来回折腾……泛珠合作各方积极加强基础支撑能力,越来越多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实现“跨省通办”,给群众和企业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不断深化合作协作机制 携手跑出“加速度”

  落实工作需要谋定而后动,通过机制形成落实工作的强有力保障。为此泛珠合作各方持续发力,建立健全协作机制,推动“跨省通办”工作加速开展。

  2021年9月,泛珠三角区域合作行政首长联席会议期间,广东牵头推动并与福建、江西、湖南、广西、海南、四川、贵州、云南九省区签署《泛珠三角区域内地九省区“跨省通办”合作框架协议》(以下简称《框架协议》),标志着泛珠三角区域政务服务合作迈上新的台阶。

  今年4月,泛珠合作各方共同印发“跨省通办”工作协调机制文件,为“跨省通办”工作专班人员开展工作作出明确指引。同时,泛珠合作各方通过举行联席会议、工作交流视频会议等形式,围绕解决难点、堵点问题,进一步理清思路、凝聚共识,及时总结各项工作推动落实情况,研究部署下一阶段工作安排。

  此外,各省(区)也各自加快建立省级统筹工作机制。以广东为例,通过印发推进政务服务“跨域通办”相关工作方案,广东从省级层面强化业务统筹和系统支撑,推动“跨省通办”集约式发展。近日,湖南省也发布了《关于扩大政务服务“跨省通办”范围进一步提升服务效能的通知》,在深入落实国家2020年部署的140项“跨省通办”事项基础上,加快实施今年发布的新增22项“跨省通办”事项。

  提升“跨省通办”服务效能 启动“线上”新引擎

2022年7月24日,泛珠跨域通办服务专区正式上线。

  《框架协议》签署以来,泛珠合作各方着力打通泛珠三角区域业务链条和数据共享堵点,截至目前,泛珠合作各方共同开展事项标准化梳理,首批165项高频事项已全部实现“跨省通办”,涵盖医保、社保、户政、婚姻、企业准营准办等高频领域。

  如,江西省居民需在广东省办理生育登记业务时,可在线提交身份证、户口簿等电子证照,工作人员在线调取核验证照材料,审核通过后实时签发生育登记证明电子证照,申请人在“粤省事”可直接查看办理结果,全程实现“零跑动”。云南省近期全面启动首次申领居民身份证“跨省通办”试点工作,省外到滇民众首次申领居民身份证无需回户籍地,可在现居住地公安机关就近办理。

  只需要简单输入想要办理的服务,系统便可精准为其推荐目标服务的线上入口……如此便捷的线上服务专区也在泛珠各省(区)的通力合作下得以实现。7月24日,泛珠跨域通办服务专区正式上线,专区将为企业、群众提供超1000项高频事项服务,涵盖异地就医、社保、结婚、生育、户口迁移、不动产抵押、企业准入准营等高频领域。作为泛珠三角区域政务服务“跨省通办”合作的重要成果,专区突破性解决了跨省通办线下代收代办效率问题,实现了泛珠通办的“一个总入口,一网全流程,一次全办完”。

  此外,泛珠合作各方还积极推进内地政务服务在港澳地区“跨境通办”。如广东省率先梳理首批56项高频跨境通办事项,上线广东政务服务网“粤港澳大湾区政务服务专区”,设置安居、就业、旅游、交通4个板块,为内地居民、港澳居民等提供出入境证件便利化应用服务800余项。

  线下方面,广东、四川、贵州三省作为国家“跨省通办”平台对接试点省份,可通过国家平台实现线下代收代办的数据流转。截至目前,广东和贵州两省已经完成与国家平台的数据交换联调工作,有效支撑了广东省肇庆市与贵州省安顺市的线下代收代办试点。

  随着医保、社保、户政、企业生产经营等领域高频事项基本实现在泛珠三角区域“跨省通办”,泛珠三角区域内人流、物流、数据等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的潜力进一步释放,这也是泛珠合作各方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数字政府建设、持续优化政务服务的决策部署,进一步提升服务效能,更好满足企业和群众异地办事需求的重要举措。

  通过建立完善对实体经济和民生福祉的政务服务保障和数字化支撑体系,泛珠三角区域将加快全域数字政府能力均衡化发展,有效服务人口流动、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和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收藏本文】 【打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