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区大空战
湾区很大,
大得河流汇海,大江变大洋,
伶仃洋里叹伶仃,
跨海大桥一座又一座。
湾区又很小,
小到连一段3千多米飞机新跑道,
都容不下。
世界最密集的机场群,
围绕着新跑道、第二机场,
正在大湾区天上地下,
展开激烈对战。
狭长的珠三角地区,
挤着广州深圳香港三大国际机场,
还有澳门珠海惠州佛山等机场,
1万㎞²内有7座机场。
机场密度创世界之最 。
各主要机场距离之近,珠海到澳门仅26公里,深圳到香港只有38公里。
疫情仍未结束,大湾区的天空,起降飞机仍然密密麻麻。
而这片狭小、拥挤的空域,
分属广州、香港两个飞行情报区,
飞机起降平添几分复杂。
深圳、珠海机场的起落空域,
稍微不留神很有可能出境……
因此,为确保安全,
深珠澳三个机场的进近管制,
统一由珠海进近管理。
大湾区天空的复杂,
从广州飞香港航线可见一斑。
200公里却要飞行1.5小时。
广州飞香港的KA786航班,大量时间是花在起降和进近上。
拥挤的天空的背后,
是大湾区强大的经济驱动力。
广深港三大机场,
飞机起落架次达到128万,
平均每分钟2.44班次 (2019年数据) ,
总量、频次都远超京津冀和长三角。
即使在世界四大湾区中,
大湾区的航空吞吐量也是
遥遥领先。
拥挤的天空,
也表现在陆地海洋的争夺。
由于土地稀缺,
港深澳珠机场均寻求填海造跑道。
填海而成的香港机场与港珠澳大桥场景。
狭窄的空域,
强大的经济需求,
让大湾区机场群,
展开日趋凌厉的内部竞争。
广州机场是“南霸天”,
长期主导南中国的天空,
香港机场凭独有的国际化优势,
经略全球。
在夹缝中生存的深圳机场,
早期仅定位为二线机场;
深圳甚至曾经放弃发展国际航空,
仅为香港机场做配套。
然而,
随着深圳GDP超过香港、广州,
从干线机场晋级枢纽机场刻不容缓,
“双雄会”变成了“三国杀”。
深圳机场客流量2000年仅占广州40%,2019年达到70% 。
航空货运量反映产业服务能力,广深港竞争同样激烈。
深圳机场有多么拼:
2018年广州欲开通波兰华沙航线,
第一年补贴4500万元,
第二年如客流量达到80%就不补贴,
但到广州与航空公司签约最后时刻,
却被深圳以三年2.7亿补贴“截胡”。
深圳机场还把触角伸到广州,
2020年开通广州南沙港水上航线,
“0元船票”,免费送。
深圳机场位处黄金内湾中心,其辐射范围将随跨海大桥跨过珠江。摄影师@飞翔光影
截止2021年,
广州机场国内通航140城,
深圳机场通航130城。
在热门城市的航班频次上,
双方更是你追问赶。
深圳和上海之间,有全国频次最高的航班。图为2022年3-6月航班数据。
香港机场是世界第5大机场,
国际航线高达220个;
为确保航空老大地位,
以金融手段参股珠海机场,
9条轮渡渗透整个大湾区。
而广深也开始抢夺国际航线,
广州机场已通达全球90城,
深圳通达全球50城,
并确立100城目标。
香港机场与维多利亚湾,遥遥相对。
地处黄金内湾中心位置,
深圳机场以地利优势挑战龙头,
但也面临更多的竞争。
除了与广州在国内的争夺,
更在空域使用上面临香港的“压制”。
深圳机场南距香港管制区边界仅20公里,
深港两机场跑道方向呈90度角,
使用不同的度量衡和气压基准面,
飞行调控面临“对撞”格局。
深港机场分属广州香港两个航空情报区,航线复杂。
最新的“空战”,
当属港深第三跑道之争。
香港6年建成第三跑道,
将压缩深澳珠海机场可用空域,
而深圳2021年开建第三跑道,
也可能制约香港第三跑道空域。
深圳和香港机场第三跑道航线模拟图。香港第三跑道今年7月启用,深圳第三跑道2025年建成。
狭小的大湾区空域,
一面“空墙”依然横亘在上空。
客流、货源的争夺。
更是三大机场的未来战场。
“航空专家测算,民航每产生1元增加值,
可以转化为其他行业11元的增加值。”
城市的机场,
正在成为“机场的城市”,
广深港三大机场,
纷纷描绘宏大蓝图。
2030年,香港机场将带来
1670亿港元收益,占香港GDP4.6%,
将提供14.1万个直接职位 (香港机场管理局的顾问报告分析)。
而广州计划更为宏大。
广州白云机场三期扩建,
总投资544亿,建设T3航站楼,
拥有5条跑道,创中国民航机场跑道数量之最。
广州白云机场航站楼面积将达173.6万㎡,为中国民航航站楼建筑面积最大的机场。
深圳机场全力冲刺
第三跑道、T4航站楼和和机场东枢纽。
深圳第三跑道按照最高等级4F级建设的新跑道,将满足世界最大客机A380起降。
广深港机场的未来,
没有天花板。
迎战未来,
广深分别推动第二机场,
广州第二机场定位为国际枢纽机场,
落点佛山“珠三角枢纽机场”
深圳第二机场则设于惠州平潭机场。
深圳的第二机场将在惠州平潭机场扩建而成,但距离深圳都市圈人口集中区较远,或许是个尴尬的选择。
竞争大趋势下,
深圳机场的地缘优势逐渐爆发,
深中大桥的开通,
将使得深圳机场覆盖范围跨过珠江。
深圳机场覆盖人口总量超过广州机场。
高铁、城际、地铁等轨道交通,
成为机场晋级的新趋势。
广深机场都构建了数条轨道,
去覆盖更广大的范围。
狭窄的天空,
壮志凌云的城市理想。
在强劲的需求下,
大湾区航空网络越织越密,
未来的珠三角上空,
将会有更多故事。
天空的战斗,
其实是大地的争夺,
城市的战争。
机场的选址,
都深刻影响了城市的命运。
大湾区第一个机场在广州,
1911年,比利时人云甸邦,
在广州市东北郊燕塘村建机场,
“中国飞行之父”冯如曾在此起飞,
也在这里为天空殉难。
广州还曾有过大沙头、二沙头水上机场等8个机场。
香港最早的机场,
1925年农历新年建成首飞。
机场用地来自何启和区德两人在九龙填海造地,
因此名为启德机场。
启德机场承载了香港一代人的记忆,曾因居于闹市区被称为世界最“危险”的机场。
启德机场促使香港城市重心北上,
1998年香港新机场建成,
航空业成香港最重要竞争力之一。
深圳建特区之初,
就谋划建设机场,
得知香港有意建新机场,
便计划在深圳湾建深港共用机场。
1980年代初深圳湾的白石洲机场航空设想图,一旦实施,深圳城市格局将截然不同。
随着香港择址西部海湾,
深圳几经选址落地宝安黄田,
这是一个决定城市方向的选择。
1986年深圳总体规划最重要的两大成就,一是坚持组团式结构,二是把深圳机场挪到了宝安。
深圳机场通航第二年(即1992年),
珠海以全国唯一纯地方政府投资的决心,
兴建全国最大最先进机场。
欲以此追赶深圳特区。
过于超前的理想,
造成珠海巨大财政负担,
终因航班稀少,
珠海机场被用来办航空展。
大机场曾是珠海的滑铁卢,到2019年客流量破千万,并实施扩建,未来目标2750万人次。
放眼未来,
在天空、在大地、在海洋,
大湾区空战将更加激烈、更加精彩。
天空是城市的蓝图
也是每个人的理想。
2020年以来,
我们很多人不能再自由出行。
甚至对天空已经陌生起来。
然而疫情终有结束的一天,
每一个人的梦想需要延续——
那就是自由飞翔、飞遍世界。
主要参考文献:
[1]《深度丨深港争建第三条跑道,空域官司打到民航局!晚动工的深圳还有主动权?》 证券时报. 2017.12月
[2]《深圳机场的选址之争:黄田为何脱颖而出?》 民航局档案馆
[3]《白云机场加快国际航线发展》南方都市报. 2018.01月
[4]《凭机票免费来往广深!广州南沙港0元船票上新》 耿旭静、董业衡著. 广州日报. 2020.11月
[5]《粤港澳大湾区机场群航线网络特征分析》 赵元棣,易雨菡,王中义.中国民航大学空中交通管理学院,天津.2021.02月
[6] 广东省综合交通十四五规划;广东各城市十四五规划。
本文图片未注明者均来自视觉中国、图虫设计,头图摄影师@陨夜,欢迎独立摄影师与我们合作。
未来城视出品
策划/撰文:LYT 申公子
统筹/数据分析:小六
平面设计:狂尾隆 Li-Min
地图:小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