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粤港澳资讯>粤港澳资讯 > 正文内容

双区驱动 逐梦前行 深圳全面纵深推进先行示范区建设

发布时间:2022年04月26日 文章来源:南方日报 作者: 点击数: 字号:

深圳.jpg

深圳市民在水生态环境方面的幸福感、获得感明显提升。图为经过整治水质提升的大沙河。图片来源:南方日报

  从一个默默无闻的边陲小镇到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化大都市,深圳是改革开放后党和人民一手缔造的崭新城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一张白纸上的精彩演绎。

  2019年8月18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下称《意见》)正式发布,揭开了深圳建设先行示范区的历史大幕。

  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意见》印发以来,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对深圳给予了悉心指导和大力支持,深圳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全力推动各项任务落实。截至目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先行示范区的意见中提出的56项重点任务中,探索知识产权证券化等11项已经完成,海洋大学筹建等45项取得重大进展,5方面47条经验做法在全国推广,深圳先行示范作用进一步彰显。

  心怀远方,实干笃行。这座充满魅力、动力、活力、创新力的国际化创新型城市正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彩样板,向世界展示出我国改革开放的磅礴伟力,展示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光明前景。

  高质量发展走在全国前列

  4月11日出炉的2022年深圳市政府工作报告显示,2021年深圳GDP实现3.07万亿元,同比增长6.7%,过去五年,深圳GDP实现从2万亿元稳步站上3万亿元新台阶,继上海(2017年)和北京(2018年)之后,成为国内第三个地区生产总值突破3万亿元的城市。

  坚定贯彻新发展理念,全力打造高质量发展高地。近年来,深圳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推动创新体系实现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构,逐步建立起“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生态链。

  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持续推进,鹏城实验室、光明科学城、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等一批原始创新策源地加快形成……过去几年,深圳的基础研究能力实现稳步提升。目前,深圳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已突破5%,居国内大中城市前列。而通过特区立法,深圳明确政府投入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资金不低于市级科技研发资金的30%,率先形成基础研究长期持续稳定投入机制。

  过去几年,深圳产业结构持续优化,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连续三年居全国城市首位,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39.6%、居全国大中城市首位,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提升至76.5%。

  通过实施重点产业“链长制”,创建“矩阵式”产业扶持体系,深圳推动建立“头雁引领群雁飞”产业生态,加快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教育链“四链”融合,构建面向未来的现代产业体系。目前全市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超过1.86万家,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这面旗帜举得更高更稳。

  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深圳聚焦人才发展不放松。深圳坚持把人才引领发展作为城市发展的核心战略,设立人才日、企业家日,系统重构优化人才政策体系,着力强化人才支撑。

  深圳如磁石,吸引各类优秀人才加速集聚。最新数据显示,深圳全市有74位全职院士集聚,在站博士后超5000人、科技人才超过200万人,各类人才总量达到600万人。

  全民共写文明典范答卷

  “真的很高兴与你度过这一段记忆深刻的时光……”这是深圳志愿者杨东给两只猫咪写的感谢信。4月7日,福田区上沙塘晏村居民小河解除隔离,接回了他的宠物。当天,深圳市人大代表朱柯丁等24位代表联名提交了一份关于疫情期间设置宠物健康驿站的建议。

  疫情期间,深圳临时搭建的两家宠物爱心驿站,免费收留宠物260余只。首家“宠物方舱医院”为全国探路,志愿者与宠物相互治愈温暖人心,一首文明协奏曲在鹏城大地唱响。

  近日,中央文明办公布2021年全国文明城市年度测评结果,深圳在30个省会、副省级全国文明城市中,排名第二,已连续七届荣膺“全国文明城市”称号。

  城市文明的答卷在背街小巷、农贸市场、屋村社区里,也在每位居民心里。“电话给我”的责任担当,快递小哥的临时住所,南山早餐铺困境的及时解决,是不忽视每个“小我”的声音;市民抬棉被接住坠楼女孩,空姐3轮CPR救回心跳骤停老人,20多名路人抬车救被压男孩,是平凡人对整座城市的回馈。

  爱心在这里涌动。截至目前,深圳全市注册志愿者已超260万,占常住人口的15.3%,深圳成为“志愿者之城”,“送人玫瑰,手有余香”成为城市箴言。

  文明在这里根植。目前,深圳全市已有50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438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成为规范化、机制化建设和常态化开展群众宣教活动、志愿服务活动的阵地。

  “T1区的天泵可以开始打了,动起来!”“收到收到!”气温转暖,深圳市体育中心改造提升工程紧锣密鼓进行着。这是深圳“十三五”以来大力推进文体设施建设的剪影。

  “十大特色文化街区”改造提升全面完成,深圳音乐学院揭牌,滨海演艺中心启用——“十四五”期间,“新十大文化设施”将依次拔地而起;已建成各类公园逾1000个,“南山书房”、盐田遇见图书馆等新型文化空间纷纷亮相,大型交响套曲《我的祖国》、舞蹈《烈火中永生》入选“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舞台艺术精品创作工程”——文明成绩单尽收眼底。

  民生“硬投入”的同时,深圳也有文明“软保障”。2020年7月,深圳市文明委印发《深圳市加强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方案》,将文明上升到法治层面。

  电动车骑行者不戴头盔、闯红灯、逆行;不按规定进行垃圾分类、分类投放;共享单车不文明停放……去年,深圳在全国率先出台实施《深圳经济特区文明行为条例》,首推不文明行为治理清单。

  以法治促进文明,以机制保障文明,以科技助推文明,以文化滋养文明,以共建共享文明,以传播弘扬文明。打造全国文明典范城市,深圳步履不停。

  建设民生幸福标杆

  创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推进集团化办学;新改扩建幼儿园、中小学校178所,新增基础教育学位20万个……

  几年来,朝着建设民生幸福标杆目标努力,不甘只做“单项冠军”的深圳从群众普遍关注的问题出发,在教育、医疗、养老等方面加大改革和投入力度,从人民群众普遍关注、反映强烈、反复出现的问题出发,把教育、医疗、养老、文化、生态环境等问题一个一个解决好,努力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面对学位不足的民生关切,深圳规划布局建设四大“高中园”,探索实施“大学区”招生办法,建设坪山高中园,着力开展学位建设攻坚战,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

  围绕医疗卫生短板,深圳印发实施国内首部地方性健康法规,出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启动全新体制机制医学科学院建设,完善以23家区域医疗中心和20家基层医疗集团为主体的整合型优质高效医疗服务体系。

  坚持“房住不炒”。去年,深圳率先建立二手房成交参考价格发布机制,实施大规模住房建设计划,去年建设筹集公共住房9.65万套,供应4.23万套;建设筹集租赁住房11.7万套,新开工住房1528万平方米。深圳还开工改造老旧小区65个,让老旧小区居民生活更加舒适。

  水清岸绿、鱼翔浅底,水草丰美、白鹭成群……这样的生态环境,在深圳并不只是想象。深圳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目前,深圳全市159个黑臭水体、1467个小微黑臭水体稳定消除黑臭。五大河流考核断面水质全部达到Ⅳ类及以上,茅洲河、深圳河国考断面平均水质达到地表水Ⅳ类,观澜河、龙岗河、坪山河省考断面平均水质达到地表水Ⅲ类。市民在水生态环境方面的幸福感、获得感明显提升。

  “深圳蓝”和“千园之城”是深圳的靓丽名片。林在城中,城在林中,市民推窗见绿、四季见花。2021年,深圳PM2.5年均浓度18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AQI优良比率)达96.2%,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在全国超大城市中排名第一。

  勇立潮头、先行示范。全面铺开、纵深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深圳正在努力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

  ■一线案例

  深圳湾实验室科技创新不走寻常路

  换上实验服,戴上丁腈手套消毒,将-80℃超低温冰箱里的一个个小试管拿出来,把试管中装的冻存人源细胞系放在培养皿中……“养细胞”是深圳湾实验室特聘研究员蔡羽轩的研究日常。他的团队和另一课题组正在携手开展肿瘤疾病相关的蛋白质活性调控研究。

  科学家能够潜心攀登科研高峰,得益于深圳湾实验室“以科学家为核心”的体制机制。

  深圳湾实验室是深圳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行动中全力支持建设的生物医药领域重大创新载体。实验室按照“四个面向”探索实践新型举国体制科研新模式,以协同攻克生命健康重大科学难题为导向,以IT+BT融合及多学科交叉为特色,聚焦肿瘤、神经退行性、传染性等重大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在疾病预测、药物开发、医学影像、辅助诊疗等领域开展基础性、原创性研究。

  传统的科研管理体制有很浓重的行政管理色彩。没有历史包袱的深圳湾实验室,于体制机制创新方面敢为人先,采取“自由探索+协同攻关”双轮驱动模式。

  在深圳湾实验室,科学家可以自由探索选题,自主选择最感兴趣、与国际前沿对接的研究课题,由实验室提供经费支持;遇有国家重大需求,实验室可组织相关领域科研人员快速启动项目联合攻关;实验室全力支持研究人员申请国家及地方性纵向课题,通过对外设立开放性课题,促进实验室与相关科研院所互动合作,开展学术交流和跨学科的交叉研究。

  正是“以科学家为核心”这一点吸引了蔡羽轩加入。蔡羽轩曾在欧洲求学和工作,2015年在英国卡迪夫大学建立独立课题组,担任博士生导师。他坦言,在欧洲做科研项目周期较长,而自己的研究方向存在时不我待的特点,希望能在创造力最旺盛的时期干出一番事业。蔡羽轩在深圳湾实验室找到了如鱼得水的感觉,他说:“课题组的科研氛围很好。而且实验室有顶尖的科学家和团队,多数的生命科学子领域都能在实验室内部找到对应的专家,这些支持对于研究创新、发展新课题、建立新合作都是不可或缺的。”

  一个个研究平台给了科学家们充分发挥的舞台。深圳湾实验室规划建设多组学质谱平台、测序平台、人工智能高通量药物筛选平台、高性能计算与信息平台、实验动物平台、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等十大平台,已启动其中8个平台的建设,基本满足实验室自身的研究需求并向社会开放共享。

  一大批创造力处于高峰期的科学家们纷纷“凤栖梧桐”。实验室实行“以才引才”策略,全球范围高标准引进人才,在系统生物学、计算化学、化学合成、药物开发、单细胞分析等学科领域形成国内人才聚集地,全职引进了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青年人才和具有成功产业转化经验的稀缺人才。课题组长以青年人才为特色,多为来自全球顶级学府及机构的“80后”“90后”年轻研究人员。

  三年来,实验室获得国家级人才项目16项,并开创了省实验室自主培养优青零的突破;引进了一批同时具有学术界和工业界背景的转化研究领军人才,均拥有将基础研究成果推向临床的成功经验。实验室不断探索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及考核评估机制,全方位加强人才培养,以“深圳湾学者”等方式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投身实验室科研工作;搭建年轻科学家指导体系,采用长周期国际小同行评估方式考核,鼓励年轻人安心攻坚克难。

  实验室原始创新能力及活力被极大地激发。截至目前,实验室已启动自由探索项目80余项,累计获批国家、省各类项目68项,其中国家级项目36项,包括各类国家级人才项目13项,组织间合作研究项目1项,牵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3项。

  深圳GEP核算“1+3”制度体系:

  让生态保护由“缰绳”变“引擎”

  漫步在盐田海滨栈道,青山如黛,海水如绸的美景令人流连忘返;大街小巷,纯电力出租车、公交车运送着一位位乘客绿色出行……现如今的深圳,低碳发展、绿色生活理念已经在这座城市得到广泛认同。

  提及深圳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实践,不得不提起一项创新——GEP核算。

  GEP全称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是衡量一个地区在一定时间内,生态系统为人类福祉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的最终产品与服务价值的总和。于深圳而言,开展GEP核算由来已久。早在2014年,深圳就以盐田区为试点,在国内率先开展城市GEP核算。

  “通过考察我国首个生态系统生产总值项目所在地内蒙古库布齐沙漠,坚定了盐田区要算一算环境账的决心。”谈及探索建立城市GEP核算体系的历程,深圳市生态环境局盐田管理局局长姜文清至今记忆犹新。

  据他介绍,深圳作为一个高度城市化的地区,不可能像库布齐那样单纯地“种树”。为此,盐田创新性地将环境建设的各项指标纳入到GEP核算之中。

  盐田区的这一理念也延续到深圳GEP核算指标的具体设计之中。据悉,根据自身生态环境特征,深圳提出了面向“人居环境”的思路和特点,加入了如自然空间噪声削减价值,以及居民健康价值等城市特征指标,最终确立了两级指标体系及每项指标的技术参数和核算方法。其中一级指标3个,分别为物质产品、调节服务和文化旅游服务;二级指标有16个,包括农林牧渔产品、调节气候、涵养水源和净化空气、休闲服务等。

  明确了核算对象,深圳还用了4年时间,完成摸清家底的大数据储备。

  从2017年起,深圳就综合采用遥感、地面调查、模型分析等方法,完成了全市891个植物样地、9万余个植被斑块、150条动物样线、50个河流水生态样点的实地调查。

  去年3月23日,历经多年探索,深圳在全球首发GEP核算“1+3”制度体系。该体系包括一个统领、一项标准、一套报表、一个平台,可一键计算生态系统生产总值,为绿水青山估价。

  绿水青山到底值多少金山银山?在深圳终于有了具体的数字。去年10月,《深圳市2020年度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正式发布。根据《报告》,深圳市2020年度GEP为1303.82亿元。其中物质产品价值23.55亿元,调节服务价值699.52亿元,文化旅游服务价值580.75亿元。

  “GEP核算体系能有效弥补GDP核算未能衡量自然资源消耗和生态环境破坏的缺陷,将无价的生态系统各类功能‘有价化’来核算‘生态账’,为GDP勒上生态指数的缰绳。”深圳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张亚力表示,GEP核算体系有助于形成以GDP增长为目标、以GEP增长为底线的政绩观,是推动高质量增长的重要手段,让人们更加直观地认识生态系统的价值。

  不仅仅是GEP,近年来一大批引领全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制度创新举措在深圳加快落地。未来,伴随着深圳生态环境领域的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不断完善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使生态环境治理能力显著增强,成为深圳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可持续发展的“指挥棒”和“助推器”。

【收藏本文】 【打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