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粤港澳资讯>粤港澳资讯 > 正文内容

广东:用“合作区效率”为大湾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

发布时间:2022年03月07日 文章来源:羊城晚报•羊城派 作者: 点击数: 字号:

潮涌珠江两岸阔。广东是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先行地、实验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三次来到广东,对广东发展寄予殷切期望。牢记总书记嘱托,广东正扎实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全力推动横琴、前海两个合作区建设稳健起步,牵引带动全省以更大魄力在更高起点上推进改革开放。

3月5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锚定了2022年的发展目标。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经济大省要充分发挥优势……广东第一时间领取发展任务,奋力向前,力争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走在全国前列,创造新的辉煌。

广州/羊城晚报•羊城派资料图

18项重大改革任务落地见效

立足新发展阶段,向创新要动力。广东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等实施九大重点领域研发计划,着力培育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在多年以来敢“投”敢“闯”的创新理念引导下,科技对于大湾区产业转型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引领作用日渐显露。2021年,粤港澳大湾区内地有6个产业集群入选工信部先进制造业集群“国家队”。其中,广佛惠三地辐射带动全省超高清视频和智能家电产业超过万亿元;智能装备产业集群横跨广佛深莞四市,从上游的数控机床,到中游的工业机器人,再到下游的无人机都有明星产品。

据最新统计,大湾区内已拥有超50家“独角兽”企业、1000多个产业孵化与加速器和15000多家投资机构。持续的技术创新及其成果的转化,为产业的转型升级和高端发展带来源头活水。2021年,广东成为了全国首个经济总量站上12万亿新台阶的省份,GDP连续33年位居全国第一,大湾区积蓄起高质量发展的巨大能量。

“十三五”期间,广东扎实推进18项重大改革任务落地见效,率先推进13项创造型、引领型改革任务攻坚突破。“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省级权责清单事项从5567项大幅压减至1069项。深圳综合改革试点全面启动。出台深化营商环境综合改革行动方案,形成58项营商环境改革制度成果,建成全国首个省级电子税务局,企业开办时间平均仅需1个工作日。全省实有各类市场主体总量达1385万户,五年净增600万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量突破5.5万家、居全国第一。出台“实体经济十条”“民营经济十条”等政策措施,累计为企业降低成本超过3800亿元。

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优化营商环境是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的关键,广东近年来持续推进营商环境改革,进一步瞄准最高标准、最高水平开展先行先试,在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上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广东经验”。《2021年广东省营商环境评价报告》显示,广州、深圳为全省标杆,两市纳入首批国家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珠海、汕头、佛山、惠州、东莞等市表现优秀。

深圳/羊城晚报•羊城派资料图

外贸进出口同比增长16.7%

在改革开放进入“深水区”的当下,广东担起使命,不断探索高水平开放的新范式,开放型经济发展走在全国前列:

——外贸实力跃上新台阶。2021年,广东外贸进出口8.27万亿元人民币,较2020年增长16.7%。与此同时,外贸经营主体更具活力。2021年,广东民营企业进出口增长19.5%,占广东外贸总值的56.4%,较上年提升1.3个百分点;外商投资企业增长13.3%,占38.2%;国有企业增长13.1%,占5.1%。

——“引进来”与“走出去”同步推进。2021年全省吸收实际外资1840亿元,同比增长13.6%;新设外商直接投资项目16155个,同比增长25.6%。广东建立了194个重点外资企业挂点服务台账,省层面安排13亿元专项资金,对新设及增资外资项目实施奖励。预计全省到资1亿美元以上项目超过62个,同比增长50%左右,埃克森美孚、巴斯夫等标志性外资项目开工建设。在对外投资方面,广东省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额169.67亿美元,同比增长7.28%。

——重大开放型平台能级再提升。广东实施了重大贸易平台工程,在广州南沙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启动了汽车贸易、飞机租赁、冷链物流等6大进口平台建设,不断扩大进口规模、提升进口质量。与此同时,持续推动外贸转型升级基地高质量发展。2021年,广东新增6个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累计建成73个国家级、省级基地,形成了一批在全国乃至全球享有较高知名度的产业集群。

多个领域在衔接国际规则方面取得突破

广东扎实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全力推动横琴、前海两个合作区建设稳健起步,推动改革开放在新时代不断取得新突破。

一系列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政策举措相继出台,在这样的机遇和使命中,大湾区乘势而上,不断提升开放水平。在货物通关、商事登记、执业资格、食品安全等领域,粤港澳大湾区近年来在衔接国际规则方面取得了不少突破。

2021年9月,《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和《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方案》相继发布,赋予横琴和前海新的重大机遇、重大使命。横琴、前海两个合作区的设立,是支持粤港澳深度合作与深化改革开放作出的重要部署。如今,两个合作区建设彰显出强劲“引力”,重点项目“高频”布局,政策红利持续释放,用“合作区效率”为大湾区注入新动力。

在横琴,粤澳产业融合走向适度多元化路线。高端制造、中医药、文旅会展商贸、现代金融等重点产业迅猛发展;外向型经济逆势大幅提速;多个澳资项目集中签约。截至2021年12月,横琴合作区实有澳资企业4761户,横琴与澳门产业互补新格局逐渐打开。

在前海,深港合作更加紧密推进。金融、产业、人才三大扶持政策相继落地并覆盖扩区后的前海全域;深港现代金融、科技创新、会展经济、海洋经济、专业服务等领域合作进一步深化;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展现独特优势。截至2021年12月,前海累计注册港资企业1.19万家。前海已成为内地与香港关联度最高、合作最紧密的区域之一。

广东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纲”,强化与港澳规则衔接、机制对接,深入实施“湾区通”工程,广州期货交易所、“跨境理财通”业务试点、首批湾区标准目录、首次大湾区律师执业考试等重大改革落地见效。

在人才引进方面,广东持续释放政策红利,不断为港澳和境内外高端人才及紧缺人才抛出“橄榄枝”。截至目前,402名港澳医师获得内地医师资格证,707名港澳律师参加大湾区律师执业考试,推动金融、税务、建筑、规划及文化旅游、医疗卫生、律师、会计等16个领域的港澳专业人才享受跨境执业便利。

代表委员声音

全国人大代表李东生:
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

李东生/资料图

“在经济全球化中,广东的企业,不仅仅是要输出产品,更要输出工业能力,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把我们的产业链部署到全球。”全国人大代表、TCL创始人、董事长李东生说。

李东生表示,广东要将“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一方面利用本轮产业链重构的机遇,推动制度型开放,吸引外资高科技制造业企业来投资设厂,形成产业集群;一方面鼓励和支持行业龙头企业将工业制造优势延伸到海外,设立研发和生产基地,加快建设全球产业链。同时,开展区域经济合作。根据亚洲周边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具体情况,利用中国制造的比较优势,有针对性地推动区域性经济合作和产业链集群化。

全国政协委员胡德兆:
要营造利于创新的制度环境

 

胡德兆/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汤铭明 摄

“受益于系列政策利好,广东经济增长质量与效益稳步提升,效率变革成效显著;动力变革愈发强劲,新旧动能加速转换。”在全国政协委员、广东省总商会副会长胡德兆来看,近5年来,广东继续弘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改革精神,经济持续迸发活力,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绿色低碳、生物医药、数字经济、新材料、海洋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强劲,各产业转型升级的步伐明显加快。

胡德兆建议,广东要继续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须持续构建完善的制度体系,创造有利于各类资本、人才等创新资源发挥效用的制度环境,推动从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向源头创新、基础创新的转变。

【收藏本文】 【打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