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区文化“双循环”
塑造优势,携手湾区。推进文化建设,就是为高质量发展标定高度、为湾区文化认同划定刻度,为广东的高质量发展装上核心引擎。
苏炳添亮相广东春晚。
“祝福你,在每一天里,永远多彩多姿。”
广东人一听到这BGM,就知道过年了。虎年大年初一的晚上,苏炳添、容祖儿、麦嘉欣等三地嘉宾献唱开场曲《祝福你》《贺新年》《恭喜恭喜》《喜气洋洋》,与观众一同尽览湾区风貌、感受人间烟火。
由广东粤剧院院长曾小敏等打造的粤剧交响乐《侠骨柔情》,进行了四重混搭创新,关联话题“粤剧搭配交响乐太惊艳了”登上微博广东21地市同城热搜榜,岭南风韵搭乘潮创的春风吹入更多年轻人的心里。湾区文化在虎年的开端“虎虎生威”。
去年在深圳落幕的第十七届文博会上,粤港澳地区最新的设计、创想惊艳亮相,吸引全球企业共同参与文化产业。
湾区文化生猛出圈。而湾区不仅是一个地理范畴、经济概念,更是一个文化脉络。作为中华文化一部分的岭南文化,正通过湾区自身的内循环,以及面向世界的外循环,以“双循环”的畅达,推动人文湾区达到时代新高度。
第17届文博会文化产业综合馆北京展区裸眼VR沉浸式CAVE空间播放的《伟大征程》等精彩片段充满立体感。
同 根 同 源
曾小敏早就已经火出圈了。
“爱了爱了!”“扮相何止是靓!”“这唱腔……是这个味。”
2021年夏天,B站上一个粤剧大电影预告片火了,播放量在电影上映之前突破了200万,满屏弹幕写满了年轻人的惊喜。这部《白蛇传·情》最后以超过2000万元的票房,登顶中国戏曲片票房冠军。
打破了传统与现代、戏曲与电影“次元壁”的,是这一传统文化的魅力。“粤剧有着悠远的历史,在粤港澳三地一直非常流行,一直以来三地都有紧密的合作交流,现在借助大湾区经济文化的腾飞,粤剧当然可以更上一个台阶,迎来新时代。”扮演白娘子的曾小敏说。
而在很多专家看来,依托于深厚文化土壤,广东这些年也一直致力于传统文化的现代表达,这次《白蛇传·情》创新出圈的尝试才能一炮而红。
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同源、人缘相亲、民俗相近、优势互补,还有很多像粤剧这样引起共鸣的文化符号。
1500米的珠玑古巷,作为古代中原和江南通往岭南古驿道上的中转站,每年迎来一批又一批岭南地区甚至海外的广府人后裔寻根;清代以来,广东出海谋生的游子,与家人通信交流的侨批,被著名学者饶宗颐认为是海外交通史、移民史、华侨兴衰史的珍贵资料,写下多少家国眷念;到了近代,广东革命得风气之先、英雄辈出,至今影响深远的“孙中山文化”,与大湾区各地均有深刻联系,还有标志性的岭南建筑、岭南画派、粤菜系列,都已经深入湾区文化的肌理。这些形成人文交流合作的最大公约数。
“大湾区依托岭南文化的强大体系,构建共同的母体文化。从出土的两千多年前南越国遗址,到千年商都、南国明珠的港口码头,再到后来的华侨文化、革命传统,珠三角文化血脉相连,更容易形成文化认同和聚力。”广州市社科院岭南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梁凤莲分析,广东并非“文化沙漠”,年轻的湾区“文化祖业很荣耀”,并在长期的城市发展中,低调、务实的老广们形成了民生为本的城市品格,与当下“中国之治”的理念也是高度契合的。
内 循 环
正因为有着同根同源的历史,更能同声同气筑梦未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共建人文湾区”的设想,正源于此。
2021年6月,广州与德尔塔毒株发生正面遭遇战。天河区石牌街社区新冠疫苗接种点,志愿者队伍中,一名男子身穿防护服,戴着防护面罩,冒着酷热引导居民扫健康码和行程码。那张熟悉的TVB脸,被街坊们认了出来。
“这不是非凡哥吗?”很多人认得他的经典角色“梁非凡”,80后、90后还是看着他饰演沙僧的《西游记》长大的。他就是香港演员麦长青,现在已经把工作重心放在内地,在广州工作和生活多年,与街坊建立了深厚的情谊。这次投身疫情防控工作,他说了一句很TVB的金句:“希望我们做的事是值得的,大家身体健康我们就最开心了。”
不仅是麦长青,还有很多他在香港娱乐圈的老朋友,都移居湾区的内地城市,在这里生活、发展。跟他演对手戏的影帝黎耀祥,已经定居中山,经常在抖音花式“晒生活”,在中山逛街买菜,到广州塔打卡,坐高铁到各地寻觅美食,向祖国表白。定居广州的“建宁公主”刘玉翠疫情期间发布动态为广州加油,2021年国庆还在抖音倾情献唱《名字叫中国》的手势舞,获网友疯狂点赞。
与此同时,与香港隔海对望的澳门,以妈祖文化为媒,与湾区各城市加强交流。不久前,国务院公布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由澳门特别行政区申报的土生土语话剧、土生葡人美食烹饪技艺和澳门土地信俗等3个项目全部成功入选。而在广东,珠玑巷人南迁传说等18个项目入选,项目总数提升为全国第四,这也是粤港澳历史文化血脉相连的见证。
文化流动在民间,这是大湾区文化最为生动的特色。它生发于顶层设计,而且鲜活地在粤港澳三地流淌,从官方到民间,打通流畅的“内循环”。
共青团广东省委近年组织多项粤港澳青年创新创业活动,感受最深的就是“心在一起,才能干在一起”。中国人讲求“道同则相为谋”。
省文化和旅游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基于广东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沿革,我省非遗呈现“一根一侨三融合”的特点。“一根”,就是指广东非遗对内根源于中原文化;“一侨”,是指广东非遗对外受华侨文化影响很大,是侨乡文化的代表;“三融合”,是指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融合、农耕文化与工商文化的融合、传承与创新的结合,广东非遗在自身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始终保持了开放包容的特点,不断融入新的文化元素和发展力量。
外 循 环
人文湾区的融合,消除了城市间的隔阂,从而加大对人才的吸纳,让技术和创新更为通畅,文化“内循环”同时促进思想、技术和经济发展的“内循环”。
粤港澳大湾区是海丝历史文化资源集中的地区,现在亦是文化出海、入埠的“码头”。去年9月底在深圳召开的文博会上,有热热闹闹的醒狮、精美的广绣广彩,也有国际VR展厅带来的德国艺术家版画及雕塑、俄罗斯沙皇假日画廊引进的油画以及日本陶瓷工坊的作品。
本届展会上30个国家和地区“云参展”,源自“对中国市场的强烈兴趣”,而湾区就成为他们登陆的重要阵地。“深圳是拉里奥哈省政府在亚洲市场推广的战略要地。”阿根廷拉里奥哈省旅游部部长何塞·罗萨说,这已是他们连续4年参加文博会,因为受到疫情冲击,通过网络参与盛会。
粤港澳大湾区有着强大的制造能力、消费能力和文化影响力,有实力持续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变现,将世界优秀文化“引进来”。
同时,湾区文化也通过这个窗口“走出去”。文博会的佛山馆内,模特们身穿设计别致、用料考究的“香云纱”时装走上舞台,尽显国潮风范。佛山特产香云纱被誉为世界纺织品中的“软黄金”,还被本土设计师搬上亚洲乃至国际选美赛事舞台。
除了传统文化,新世代的游戏、动漫等,也正在生猛出海。咏声动漫旗下原创动漫作品包括猪猪侠、百变校巴、超学先锋、逗逗迪迪等系列动画和电影已发行至欧美、亚洲、非洲等区域超过50个国家和地区,在海外逾50个电视及新媒体平台播出,覆盖全球各国主流电视及新媒体平台。
“中国不缺好故事,缺的是讲好中国故事的表达方式。”广东咏声动漫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古燕梅表示,咏声动漫通过全年龄段IP布局等方式,切入Z世代年轻群体消费需求,进而推动国漫出海。
这一进一出之间,就形成了湾区文化与国际文化的“外循环”。“湾区文化的母体岭南文化,本来就以兼容并蓄为特色,所以广东自古就是对外开放的重要港口,现在也是传播和输出中国文化的重要窗口。” 梁凤莲分析说,在国际视野下,湾区文化形成对内、对外的“双循环”。
人文湾区建设的根本是作为中华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岭南文化如何在当代达到时代高度的问题。人文湾区建设要塑造湾区人文精神,意味着大湾区的建设需着眼于进一步增强“共建人文湾区”的文化驱动力和内部凝聚力。讲好中国故事、湾区故事、广东故事,人文湾区是最佳平台和最好载体,做好“走出去+请进来”这道文化交流必答题,必定能让湾区世界级的窗口畅想变成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