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新机遇,这些香港青年饮到“头啖汤”!
近日,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宣讲团在香港举行系列宣讲活动。如何把握“十四五”带来的新机遇,更好地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成为香港各界热议的话题。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香港青年积极把握机遇,选择在粤港澳大湾区这片热土上启航追梦。
郭玮强、王赋源和潘洪辉便是其中尝到“头啖汤”的一员。他们主动寻找自身所长与湾区发展所需的结合点,成功在内地创造属于自己的一番事业。
他在深圳前海
“随”梦而行
2015年,郭玮强与合伙人在香港科学园创办公司,打算推出一款集合定位、手机解锁、智能称重于一身的智能行李箱。然而,由于香港缺乏产业链上游企业,而且融资难度也比较大,郭玮强和其团队在生产阶段便遇到了瓶颈。
思量再三,他决定跨过深圳河,为自己的“创业种子”寻觅新“水土”。2016年,郭玮强带领团队入驻深圳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
郭玮强认为,前海的政策完全是为像他这样的港澳青年“量身定做”的。从实现“创立公司只跑一次”的政务E站通,到日常诸多的法务、税务等方面的讲座辅导,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为港澳青年提供了实实在在的实惠与便利,令他们可以无后顾之忧地专心创业。
而得益于大湾区发达的交通网络,他们先前在香港遇到的产业链问题也得以解决,他们所研发的智能行李箱也顺利投产。他和搭档创办的智能随身物品科技公司,已经获得超过1500万元的融资,市场估值超过1.2亿元。
郭玮强认为,深圳本身就是一座“敢闯”“敢创”的城市,他鼓励有创业梦的港澳青年和他一样,勇敢迈出第一步,来到深圳,为实现梦想而努力。
来自香港的“小仓库”
在广州实现大梦想
香港青年王赋源在广州工作生活多年,见证着这座城市日新月异的变化。随着城市的高速发展,空间成本也随之上升,而王赋源却从中发现了小型仓储的市场潜力。于是,他在2017年辞职创业,决心要将在香港非常普及的迷你仓带到广州。
结合内地市场特点,他们设计了很多创意推广和宣传,逐渐建立起自己的品牌,也累积了可观的用户数,业务版图不断扩大。经过三个年头,他们已经在广州、深圳两地布点了23个智能化迷你仓。
回首过去,王赋源表示,自己大学毕业至今已达10年,如果一直留在香港,预计自己应该还是一个“打工仔”。现在到了内地创业,看见了更大的市场,学习到了更多的知识,是一种更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
他从小细胞“培养”出大事业
来自香港的潘洪辉在国内从事培养基优化工作期间,发现国内生物医药市场在供应链上游仍存在空白,细胞株、培养基这些关键原材料几乎完全依赖国外进口。看准这一“痛点”后,他在2018年来到中山创业,组建团队自主研发细胞株和培养基。
发展至今,他们所研发的细胞株和培养基已经获得了国内外数十家生物医药企业的认可,并和他们形成了紧密的合作。
能够取得如此成果,潘洪辉认为得益于创业路上的“天时地利人和”。《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要支持中山推进生物医疗科技创新。落地中山后,潘洪辉的创业项目得到了当地相关政策的大力扶持,顺利地在当地站稳了脚跟。
另一方面,由于中山地处大湾区的核心地带,强大的区位优势让潘洪辉能够高效地触达周边城市的资源,逐步将创业版图向外扩张。
集合“天时”“地利”,再加上齐心协力的团队,潘洪辉在创业路上的每一步都走得自信而稳健。回望自己的创业路,潘洪辉期待着,未来能和更多积极把握湾区机遇的“后来者”同行,一同登上更大的舞台。
“十四五”规划的实施
将为香港带来更多新机遇
相信未来也会有更多香港青年
乘势而为
勇敢逐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