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佛山顺德粤港澳协同发展合作区建设方案》的通知
粤大湾区〔2021〕4号
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省委各部委,省直各单位,中直驻粤有关单位:
《佛山顺德粤港澳协同发展合作区建设方案》已经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广东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
2021年2月2日
佛山顺德粤港澳协同发展合作区建设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战略部署,更好发挥佛山市顺德区产业基础扎实、与港澳合作联系紧密、人文底蕴深厚等优势,不断提升粤港澳互利合作水平,现就建设佛山顺德粤港澳协同发展合作区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方针,坚持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紧紧扭住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这个“纲”,以规则相互衔接为重点,更好服务港澳发展需要,进一步推动在产业优化升级、科技创新发展、高端服务贸易、青年创新创业、人文交流融合等领域的协同发展,打造佛山顺德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要载体。
(二)发展目标。
到2022年,合作区与港澳各类资源要素流动更加便捷高效,科创协同水平和成果转化能力显著提升,现代服务业支撑带动能力不断增强,助力顺德制造业加速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与港澳人文交流活跃,青年双创氛围浓厚,港澳居民在合作区学习、就业、生活更加便利。
到2035年,合作区与港澳协同发展体制机制更加完善,产业协作深度融合,形成以科技创新为引擎、智能化先进制造业为主体、高水平现代服务业协调配套的现代产业体系;合作区文化品牌特色鲜明,青年发展空间广阔,公共服务优质,打造成为大湾区宜居宜业宜游优质生活圈典范。
(三)功能布局。
合作区规划面积约100平方公里,包括顺德港和均安两个组团,通过“德胜河—容桂水道—东海水道”相连,依托顺德客运港、顺德新港货运港强化与广深港澳等中心城市的交通联系,带动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技术流等要素顺畅流动和集聚,形成“双港领航,双团联动”的空间格局。
顺德港组团位于顺德东南部,面积约20平方公里。以南方智谷、开源芯片基地为载体搭建一批科技成果转化平台,推动港澳科技成果与顺德产业精准对接,合作开展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关键技术攻关,发展供应链金融、工业设计等现代服务业,打造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和职业教育合作基地。
均安组团位于顺德西南部,面积约80平方公里。依托顺德新港发展对外贸易和现代物流,围绕李小龙文化打造功夫特色小镇,加强粤港澳美食等特色文化交流,结合水乡岛屿生态发展高端康养产业,建设现代化主题产业园区和创意生活街区,加快产城融合发展。
(佛山顺德粤港澳协同发展合作区示意图)
二、主要任务
(一)建设产业创新协同发展平台。
1.承接港澳科创成果转移转化。设立应用型技术跟踪对接和推广平台,推动港澳科创成果与顺德制造业技术改造需求有机融合。加强与港澳技术转移机构、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合作,推动科研成果在南方智谷孵化落地,在合作区快速实现产业化。支持北京科技大学顺德研究生院、广东—亚琛工业4.0应用研究中心与港澳科研机构联合申报国家、省科技重大专项,合作开展技术成果应用推广,构建以知识产权资源共享、利益分享为纽带的跨区域产学研服紧密协作新机制,建立联合研发成果的知识产权所有权、收益权及处置权权益分配机制。
2.开展重大关键技术攻关。以揭榜挂帅、众筹众包等方式,鼓励港澳科研机构参与解决智能制造、芯片、人工智能等技术瓶颈。携手香港高校、科研机构共建集成电路联合实验室和研发中心,合作开展集成电路研发、设计、检测,补齐智能家电控制芯片等技术短板。建设开源芯片基地,重点打造RISC—V(基于精简指令集原则的开源指令集架构)的技术生态,吸引芯片上下游企业和领军人才入驻,形成产业集聚和头雁效应。积极引进国内科研大院大所机器人与智能制造等研究领域的分支机构,搭建机器人全产业链对接平台,加快与5G、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深度融合和应用,开展机器人本体及关键零部件的研发、高价值专利培育布局及标准制定。
3.提升制造业智能化水平。围绕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需求,加快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推动家电、机械装备等行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形成以智能制造为特色的工业4.0模式。依托顺德大型龙头企业智能制造技术中心,推动行业制造技术、高质量知识产权与标准共享,带动提升中小企业智能制造技术水平。积极培育一批智能制造系统集成企业,提供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和系统集成服务。主动对接香港探索“再工业化”需求,推进智能制造共享平台建设。
(二)打造现代服务业协同发展高地。
4.拓展产业金融合作。鼓励金融机构为顺德生产制造企业提供融资租赁、卖(买)方信贷、保险保障等配套金融服务,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利用债券融资、股权融资、项目融资、知识产权融资等形式强化资本运营,助力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建设“桂畔海产融生态小镇暨供应链金融基地”,推动港澳供应链金融服务机构与顺德制造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电商企业对接,根据产业链特点和各交易环节融资需求,提供更多优质融资产品和服务。支持家电、家具等特色产业的大型核心企业、专业市场整合产业链和信息链,严格按照有关监管要求开展供应链金融试点,拓宽上下游中小微企业融资渠道。
5.加强粤港澳离岸贸易合作。搭建线上线下资讯交流平台,引导制造企业与贸易中间商精准对接,形成“顺德制造+港澳贸易服务+全球供应链”的市场拓展模式。支持顺德企业赴港注册离岸公司,以香港为平台扩大对外贸易和投资。推动顺德新港扩大开放,积极承接国家一类口岸货运功能,探索开展国际直航、原木等特殊商品进口业务,争取纳入亚洲国际家具材料交易中心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的指定申报口岸。推进顺德新港“智慧码头”建设,依托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和电子口岸平台建设,加强与大湾区外贸港口江海联运对接。支持港澳物流企业在顺德提供专业服务,优化现代化供应链物流体系。
6.提升工业设计创新能力。依托广东工业设计城搭建网络化设计协同平台,推动香港创意设计、品牌设计、时尚设计资源与顺德家具、珠宝、服装等产业相结合,提升产品附加值和工业设计产业化水平。面向家电等优势产业培育创建国家级、省级工业设计研究院,鼓励制造业骨干企业设立独立工业设计中心,支持与香港工业设计机构合作开展基础研究、成果转化、人才培养。促进设计成果与市场需求对接融合,继续办好广东工业设计产业博览会、顺德国际珠宝展等大型展会,打造开放合作的国际交流平台。
7.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完善中国顺德(家电)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服务机制,深入对接产业联盟和行业协会,搭建便捷高效的低成本维权渠道,完善知识产权多元纠纷解决机制。联合港澳知识产权代理、咨询、法律服务机构,为企业国际商标注册、国际专利申请、海外维权提供高水平专业服务。与港澳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共建技术交易中心,开展专利转让、交易、评价、保险、托管等一站式服务。优化完善知识产权评估和质押融资机制,探索开展知识产权融资租赁服务。完善“互联网+”知识产权信息资源公共服务模式,优化全球创新信息资源供给,促进知识产权信息共享。
(三)拓展青年协同发展新空间。
8.打造多元创业就业平台。加快建设“顺德青创谷”,为港澳青年创新创业提供优质载体和配套服务。举办“创业顺德”大赛港澳专场活动,推动港澳创业项目与顺德产业精准对接。发挥顺德创新创业公益基金作用,加大对初创企业的投融资支持。开展“双元制”职业教育合作,推动顺德与港澳职业教育院校开展机电一体化技术、珠宝首饰技术与管理、烹调工艺与营养等专业联合培养和实训交流,探索建立学分互认机制。支持事业单位、法定机构、国企引进港澳青年人才。推动允许具有港澳职业资格的建筑及相关工程服务、会计、医疗、旅游等领域专业人才,按规定在合作区便利执业。
9.加强粤港澳青少年交流。落实“青年同心圆”计划,积极对接港澳青少年社团、顺德籍港澳乡亲社团,定期举办“港澳学子访顺游学”“滋味湾区”美食文化比赛等活动,开展粤港澳姊妹学校交流活动,推动三地青少年交流交往、交心交融。鼓励顺德知名企业为港澳青年提供更多实习机会,搭建企业家与青年对话交流平台,传承发展敢为人先、务实进取的“顺商”精神。充分挖掘顺德工业发展馆、香云纱博物馆等特色文化资源,打造具有影响力的粤港澳青少年文化交流基地。
10.完善港澳青年发展服务体系。设立港澳青年服务中心,提供人才落户、企业注册、求职择业、补贴申请等一站式服务。制定保障港澳人才发展的配套政策,为符合条件的港澳青年提供就业、住房、交通等补贴,推动港澳人才在医疗、社保、养老等民生方面享有与本地居民同等待遇。采取措施扩大中小学学位和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为港澳居民或其随迁子女在当地入学提供保障。
(四)构建人文协同发展优质生活圈。
11.共建世界美食之都。推动粤港澳美食文化交流,与港澳行业协会联合举办粤港澳大湾区“食在广东”佛山(顺德)美食文化周、“粤菜师傅”技能大赛等活动,联合评选粤菜名品、名厨、名店。加快建设“寻味顺德”特色小镇,结合龙舟宴等传统民俗开发美食旅游产品,推出以美食为主题的大湾区“一程多站”旅游线路。发挥中国烹饪学院国家级平台的引领作用,创新工学结合、大师课堂、线上教学等培训方式。探索建立粤菜餐饮评分标准,在食材选用、营养搭配、品质服务等方面推广形成社会认可的标准体系。
12.建设李小龙功夫小镇。发挥功夫文化港澳认同感高、国际影响力强的优势,开发建设世界级功夫特色小镇,形成武侠影视创作、实景演出、武术赛事、武术健身等文旅产业聚集区,打造具有功夫特色的大湾区旅游休闲目的地。扩建李小龙博物馆,综合展示功夫、舞狮、粤剧等岭南文化,弘扬自强不息、奋勇争先的民族精神。积极拓展功夫产业内涵,鼓励创作一系列具有广泛知名度和美誉度的功夫主题文创产品。
13.引进港澳优质医养资源。高水平规划建设均安南沙康养岛,鼓励港澳服务提供主体以独资、合资或合作等方式设立医疗和养老机构,支持香港养老服务专业团队到顺德提供养老服务。推动在合作区率先落实大湾区有关医疗药品先行先试政策。借鉴香港养老业的专业化模式,整合医院、社区、养老机构资源,推进医养结合智慧平台建设,大力培育康养产业领域的优质产品和知名品牌。
14.构建快捷高效交通网络体系。推动顺德客运港整体升级改造,研究调整客运港堤段岸线,实现与佛山地铁3号线快速换乘,打造“港铁联合客运”交通节点。探索与香港跨境水路客运航线提速增班,开通水上观光旅游项目,积极申报设立口岸进出境免税店、船上免税店。强化顺德学院站综合枢纽功能,完善合作区内地铁线网布局,加强与广州等周边城市轨道互联互通,加快研究推动肇顺南城际铁路项目。打造内外畅通的公路交通网络,推进碧桂路、高富路等主干道快速化改造,通过中山东部外环高速加快连接深中通道,实现与大湾区主要城市1小时通达。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协调。
佛山市要落实主体责任,成立合作区建设指挥部,有序有效推进合作区建设。将合作区纳入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重点平台,省大湾区办加强统筹指导,推动建立由省、市有关部门共同参与的重大事项协调推进机制。
(二)强化政策支持。
支持合作区开展国家级和省级集成电路、离岸贸易、供应链金融等领域创新试点,发挥省、市、区政策性引导基金的作用,支持合作区内产业发展和项目建设。支持合作区在产品质量标准共建、科技成果转化、跨境融资对接、职教学分互认等方面率先探索与港澳规则衔接。
(三)扩大社会参与。
精心组织做好合作区的整体宣传和政策解读工作,积极赴港澳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推介活动。加强与港澳高水平智库对接联系,为合作区建设提供专业化决策咨询服务。定期委托第三方机构对合作区建设情况进行评估,适时总结推广合作区建设发展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