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粤港澳资讯>粤港澳资讯 > 正文内容

粤港澳规则衔接助力大湾区建设迈入新阶段

加码“软联通” 增添新动能

发布时间:2021年02月19日 文章来源:深圳特区报 作者: 点击数: 字号:

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内,粤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工场工作人员正在为新入驻的团队介绍最新的扶持政策。 深圳特区报记者 何龙 摄

  “深港通注册易”“深澳通注册易”在全市推广,成立粤港澳仲裁调解中心,出台深港科创“政策包”,截至2020年12月23日,深港通累计交易金额23.88万亿元人民币……自2019年2月18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发布以来,规则机制的“软联通”正在各个领域产生“化学反应”。

  “深港澳规则衔接”是深圳全面深化改革、高水平扩大开放的关键突破口。两年来,深圳聚焦营商环境优化、科技创新合作、金融市场互联互通、民生事业合作、港澳居民在深就业生活便利化等领域,全面深化与港澳务实合作,加快融合、同向共进,促进各类要素便捷自由流动,着力提升市场一体化水平,以深港澳规则衔接助力大湾区建设迈入新阶段。

  对接国际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粤港澳大湾区建成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需要营造与之相适应的法治化、市场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两年来,深圳不断对接港澳及国际标准,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推出“深港通注册易”“深澳通注册易”服务举措,进一步便利港澳投资者在深开办企业;对接港澳有关剔除制度,对商事主体实施更加便捷的依职权注销机制。

  推动与港澳知识产权保护机制衔接。促进大湾区知识产权仲裁合作,成立粤港澳仲裁调解中心,推出联合调解员名册。市市场监管局依托中国(深圳)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建立知识产权“一站式”协同保护平台,引进11家核心知识产权保护机构,健全纠纷调解协议与仲裁裁决、司法确认衔接机制,形成了便捷高效的维权机制。

  全面落实大湾区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大幅降低港澳籍人才个人所得税税负,在前海筹备设立港澳涉税专业人士政务服务中心,做好港澳涉税专业服务人士在内地执业的登记备案和服务管理工作。进一步落实好2020版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取消成品油的批发、仓储审批等,在行业管理上实现与港澳规则的对接。

  推进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深圳“单一窗口”已上线中央标准应用和地方特色应用共28个业务领域115个业务模块,提供服务项目超过800个,主要业务应用率于2019年就达到100%,应用规模及推广成效一直走在全国前列。截至2020年12月底,深圳“单一窗口”累计注册用户超过8.9万家,服务企业超过28万家。

  打造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主阵地

  深港科创“政策包”与国际通行规则实现对接。出台《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科研及创新创业若干支持措施》,在科研项目管理、基础研究、技术研发、转化孵化、人才引进、配套服务和特殊项目支持等七个方面提出24条具体举措,大力扶持符合深圳园区重点科研领域和方向的港澳及国际科研机构和人员。

  深港科研资源汇聚形成协同创新的新高地。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对接和引入香港大学病原研究所、香港中文大学深港智慧医疗机器人开放创新平台等香港5所高校牵头的科研项目。同时,推动创新资源面向港澳开放共享,建成运行深圳市大型科学仪器设施共享平台,已注册497家仪器管理单位,入库仪器总数9180套。

  在对接国际科创规则的同时,香港青年在深创新创业项目成效明显。粤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工场引入21个具有港澳背景的团队,占团队总数的九成,顺利融资2.3亿元;孔雀谷深港创科育成基地引入香港和全球27家具有原创性、颠覆性、高成长性的项目,85%的项目具有香港和海外基因;新建两个近万平方米香港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引入中以国际创新中心、香港科技大学蓝海湾孵化港等可供深港青年、国内创业团队创新创业活动的孵化平台,进一步支持香港青年来深创新创业。

  此外,深圳着力在科研服务配套上实现全面提升。目前,“一号通道”改造初步完成,单次通关时间可节省约30分钟。“e站通”综合服务中心建成,为园区企业、香港及国际人才提供“一门式、一窗式、一网式”的政务政策咨询、创新创业交流等服务。国际互联网访问跨境数据流动试点启动,已试用50个试点线路,探索信息、技术的跨境高效流动。

  创新深港澳跨境金融合作

  推动粤港澳金融深度融合发展,进一步畅通经济“血脉”,对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意义重大。目前,自由贸易账户(FT)已全面落地前海,截至2020年11月,前海FT账户结算累计超过100亿元,开立FT账户709户,累计为客户发放 FT 体系内融资人民币22.8亿元;“深港通”运行不断优化,截至2020年12月23日,深港通累计交易金额23.88万亿元人民币,跨境资金整体净流入424.58亿元。

  全力推进跨境移动支付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应用,不断提升大湾区居民跨境移动支付便利化程度。目前,财付通公司微信支付在港澳地区拓展跨境商户约9.8万家,2020年1至6月累计交易金额11.09亿美元;港澳版云闪付内地应用自2018年9月开始推广,累计成功交易笔数20.82万笔,交易金额6574万元。

  2019年3月,深圳推出代理见证开立内地个人银行结算账户业务试点,使得香港客户足不出港就可开立内地个人银行结算账户。截至2020年6月底,共为香港居民开立内地个人银行结算账户9.65万户,占内地全部试点业务开户数量的95%左右,其中,绑定移动支付工具账户7.74万户,发生移动支付交易笔数201万笔,交易额达7.63亿元。

  积极推动试点北上“理财通”。东亚银行深圳分行等四家银行自2018年2月试点开展了港澳居民跨境人民币购买境内银行自营理财产品,截至2020年6月末,存量客户170名,存量金额 1.42亿元。接下来,深圳将重点引进港资持牌金融机构及其设立的金融科技公司、深港合作的新型金融科技机构、香港金融科技研究机构等,打造深港数字金融新载体、新高地,助力前海深港国际金融城建设。

  深化民生领域对接共建优质生活圈

  2019年7月开始,港澳居民享有在居住地参加居民医保的权利;2020年6月29日,深圳为灵活就业的港澳台居民研发的参保缴费系统正式上线……粤港澳大湾区民生一体化也在加快形成。

  在医疗健康领域,扩大跨境工作许可及执业资格互认,推动拥有港澳医疗专业技术执业资格的港澳籍专业人士在深执业,鼓励港澳健康服务提供主体在深发展,积极谋划建设国际化医疗载体。以深港口岸经济带罗湖先行区为载体,积极谋划打造香港医疗城——百位港医诊疗中心项目,将开设专科门诊、综合门诊、中医门诊,涵盖皮肤及美容科、外科、耳鼻喉科、儿科等30个科室。

  在就业生活领域,研究制定推进高度便利化的境外专业人才执业制度的实施方案,加快推动境外专业人才在深便利就业执业。出台港澳涉税专业人士在前海蛇口自贸片区执业管理暂行办法,最大限度便利港澳涉税专业人才跨境从事专业服务。与此同时,加大对港人在深生活的服务支持力度。不断完善住房政策,对符合一定条件的港澳居民可纳入深圳人才住房政策适用范围。罗湖区在全国率先建设“港人服务中心”,开展“领头雁计划”,培养32名港人骨干,引领港籍居民参与社区治理。以渔邨社区为试点,瞄准港籍居民需求,依托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率先设置港人服务专窗,为港籍居民办理包括居住登记、孕前检查等6类30项业务。(记者 邹媛)

【收藏本文】 【打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