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势而上,广东挺立潮头再出发|“十三五”成就巡礼
奋进“十三五” 书写新篇章
伶仃洋上,港珠澳大桥飞架三地。这座“一国两制”框架下粤港澳首次合作共建的超大型跨境基础设施,自2018年10月23日开通以来,已成为重要的通道、纽带。
一线穿南北,巨龙跃赣深。明年将建成通车的赣深高铁,将把广东带入“市市通高铁”的新阶段。广东已经瞄准新目标——五年内实现“市市通350公里时速高铁”。
五年,是历史长河中的短短一瞬,却留下共和国发展史上的深深印记。站在“十三五”迈向“十四五”的门槛回眸,广东发展令人欣喜,鼓舞人心。
这是乘风破浪的五年。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下,广东牢记嘱托、砥砺前行,稳步迈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广东经济总量率先突破10万亿元,财政收入首超万亿元,外贸进出口总额约占全国1/4。
这是美梦成真的五年。就业稳定,收入增加,看病少折腾,就近上好学,文化活动多姿多彩,老百姓的获得感更强、精气神更足。
重整行装再出发。在“十三五”规划即将收官和“十四五”规划即将开局之际,广东展现出新的奋发姿态,激荡着接续奋斗、挺立潮头的力量和勇气,在实现“四个走在全国前列”、当好“两个重要窗口”征程上迈出新步伐。
乘风破浪砥砺行
广州南站人潮涌动,越来越多人选择“坐着高铁看中国”。10月1日,广州南站发送旅客43.4万人次,创建站以来历史新高。
在银行智慧柜员机上提交信息,深圳市民章春爱花10来分钟便办好了营业执照申请手续。今年上半年,广东各类市场主体突破1300万户。
危机中育新机,变局中开新局。这一个个场景和细节背后,是广东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和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显示出的强大韧劲和底气。
2016—2020年,波澜壮阔的中国航程里,留下广东坚实的足迹。
五年来,广东牢记嘱托,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领航下奋勇前进。
广东把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牢记在心,把总书记对广东重要指示要求一项一项落到实处,在推进“1+1+9”工作中展现新担当,奋力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广东大地落地生根、结出丰硕成果。
五年来,广东乘势而上,在国家重大战略中开拓发展新格局。
粤港澳大湾区、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利好叠加的“双区驱动效应”释放,广州奋力实现老城市新活力,“一核一带一区”在各自跑道上赛龙夺锦。强者更强、优者更优,各具特色、相得益彰。
五年来,广东走在前列,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不断跨越。
作为经济第一大省、人口大省和外贸大省的广东,2019年GDP首次突破10万亿元大关。“广东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的10.9%,连续31年居全国首位,其中工业增加值接近4万亿元。”省统计局局长杨新洪说。
这背后,产业迈向中高端。2019年,新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25.3%,先进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分别占规模以上工业的56.3%和32.0%。
这背后,发展激荡新动能。2019年,广东有效发明专利量、PCT国际专利申请量稳居全国首位,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总量超5万家。
乘风破浪,奋进前行。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刘世锦表示,“十三五”期间,广东的发展水平继续领先全国,下一步要乘势而上,争做新时期高质量发展典范。
咬定青山不放松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指引着行动的方向。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向世界展示了“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中国发展的新思路、新方向和着力点。
咬定青山不放松,撸起袖子加油干。“十三五”时期,广东坚持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各环节,凝聚起逐梦前行的强大力量。
创新成为第一动力——
“天琴计划”团队在位于珠海的激光测距台站收到月球上全部五个激光反射镜的回波信号,测出国内最准的地月距离,精度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基础研究更像煲汤,需要长时间积累沉淀。”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山大学校长罗俊感慨。
五年间,广东在5G、生物医药、人工智能、新材料、新能源、卫星导航等科技前沿领域快速迈进,“广东创造”加速涌现。
协调补齐发展短板——
深汕特别合作区建设热火朝天。深汕特别合作区科技创新和经济服务局负责人介绍,全区现有已供地产业项目89个,全部达产后预计年产值达900亿元。
五年间,“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渐次成形,广东区域协调发展取得新进展。
绿色成为普遍形态——
茅洲河燕罗段水清岸绿,曾经又黑又臭的江水早已不见踪影,环境有了明显改善。深莞联手,五年攻坚,全民治河,茅洲河水质逐渐变清。
五年间,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生态文明建设助推广东迈向高质量发展。
开放打开广阔格局——
第128届广交会将于10月15日—24日在网上举办,全球客商足不出户就可对接商机。“广交会网上举办是全球贸易界的一大创举。”法国巴黎大区工商会副会长阿兰·安戈铎说。
五年间,广东以粤港澳大湾区为主平台,以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全方位扩大对外开放,取得积极进展。
共享带来美好生活——
“我不仅要脱贫,更要奔小康。”清远英德连樟村,贫困户陆奕和承包荒山地种植麻竹笋,还在村里找了份保安的工作。2019年,连樟村退出贫困村序列,全村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人均收入2.25万元,同比增长42.3%。
五年间,广东加大民生投入力度,补齐公共服务短板,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以新发展理念重构发展逻辑,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进之路逐步绘就。
接续奋斗为人民
贫困地区农村中小学试行“免费校车”、加快粤东粤西粤北高速铁路建设、大力推进传统基建和“新基建”……广东“十四五”规划编制正在网上意见征集,人们纷纷写下了对广东发展的新愿望。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十三五”时期,广东坚持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五年来,广东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用心、用情、用功解决好百姓身边的小事、难事、烦心事。
就业饭碗端得更稳,居民收入增加。在韶关南雄,每天有超过400名厨师烹制上千道辣鹅以飨食客,一道“梅岭鹅王”辣菜带动1000多名农民就业,带旺乡村旅游,拉动经济超亿元。“广东技工”“粤菜师傅”“南粤家政”三大工程不断发力稳就业,更多人实现技能就业、高质量就业。
脱贫步伐迈得更坚实,奔向小康幸福生活。在韶关翁源兰花产业园的直播间里,贫困户王国英对着多部手机直播。她成为打包、直播、客服样样了得的“能手”,逐步实现脱贫。率先开展精准扶贫探索的广东,交出了一份“幸福答卷”:2016年以来,超160万相对贫困人口实现脱贫,2277个相对贫困村达到脱贫出列标准。
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完善,更多“新广东人”融入本地。截至2019年底,广东社会保障卡持卡人数已超1亿,常住人口持卡率约97%;全面开通超过100项人社应用,广泛应用于社会保险、培训就业、人事人才、劳动关系、异地就医结算等领域。
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升,民生投入持续加大。2020年,广东安排民生类支出1.26万亿元,约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七成。
一系列民生期待的实现,绘就广东“十三五”的幸福图景。“随着‘市民化’的加速,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的供给要大幅增加,广州和深圳可以率先探索。”在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陆铭看来,走在前列的广东更有条件在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上作出表率。
风雨多经志弥坚,关山初度路犹长。
站在“十三五”与“十四五”的历史交会点上,前后相续的五年规划,迎来了又一次接续的时刻。
过去五年,我们书写着乘风破浪、砥砺奋进的广东故事。
面向未来,更加美好的新时代广东新篇章,正在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