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粤港澳大湾区,你的生活将发生这些变化
5月14日,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外汇管理局出台《关于金融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意见》(下称《意见》)。《意见》从促进粤港澳大湾区跨境贸易和投融资便利化、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促进金融市场和金融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提升粤港澳大湾区金融服务创新水平、切实防范跨境金融风险等五个方面提出26条具体措施,被认为是粤港澳大湾区金融融合的“施工图”。
然而,不少小伙伴看遍《意见》全文共5341个字,却感慨26条举措看起来条条“不明觉厉”,然而连起来却看不懂了。
“最强大湾区金融大礼包”将给我们带来什么影响?今天财经知多D用大白话来告诉你,《意见》发布将对我们产生哪些影响?
投资理财选择更多了
投资理财事关钱袋子,是大家最为关注的问题。这次《意见》中不少内容与此相关。比如关注度最高的“探索建立跨境理财通机制”。这一条措施落地后,生活在大湾区的内地“土豪们”,可以购买港澳银行销售的理财产品了。同样的,在香港和澳门的亲们,也可以购买内地银行销售的理财产品。这样一来,粤港澳大湾区内的居民可选择的理财产品类型就更多了。
具体如何落地,目前尚未公布明确的方案。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潘功胜15日透露,相关机制正在进一步完善,将在条件成熟时推出。
据小编了解,“跨境理财通机制”可能参考股票通的做法,内地居民通过内地银行在香港开户,账户拥有人以人民币直接或换成外币,投资海外金融产品,包括股票、债券、纸黄金等,完成投资后只能换回人民币现金,境内资金只在境内提取,采取资金封闭式循环管理。
保险服务更到位了
除了投资理财,和个人最为直接相关的就是保险了。此次公布的《意见》中,涉及保险相关的内容最为具体和详细,和大家的相关性也最大。会带来哪些好处呢?小编给大家列几项感受一下:
首先,在香港买的保险,续保可以在内地解决了。
《意见》规定,对符合银行保险监督管理机构规定和现行外汇管理政策的保险业务,进一步便利粤港澳大湾区内地银行为已购买港澳地区保险产品的内地居民提供理赔、续保、退保等跨境资金汇兑服务。
在《意见》发布前,这一政策已经在深圳进行试点了。18日,深圳人民银行发布了一则材料,介绍了多项措施的落地情况。其中就包括“方便大湾区内的银行为已购买港澳地区保险产品的内地居民提供理赔、续保、退保等跨境资金汇兑服务”。
小编向深圳多家银行打听获悉,深圳多家银行已经开启这一项业务了。目前,个人在境内用境内银行账户给香港的保险公司交保费,需要提交资料进行审核。银行审核通过后,便可以汇入香港保险公司账户。
不过,小编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意见》中提到的 “符合银行保险监督管理部门规定和现行外汇管理政策”,指的是必须符合外管局对个人购汇的限制。目前,个人经常项目下的购汇用途包括:因私旅游、境外留学、公务及商务出国、探亲、境外就医、货物贸易、非投资类保险、咨询服务及其他共9大项,每年每人有5万美元的购汇和结汇额度。根据规定,个人在境外购买非投资类保险,是包括在上面的9大项目中的,因此是被允许的。
不过,保险行业的专家特别提醒,这类保险主要是重疾险、住院医疗险等。而如果你投资的是投资连结险这类具有资产配置功能的保险,就不符合条件了。目前银行审核的重点之一,就是看保险是否为投资类。
第二,终于可以在内地享受到香港保险的售后服务了。
一直以来,香港保险有其特有的优势,吸引着不少内地居民前往购买。但在此过程中,除了续保,其他的售后问题一直困扰着大家。此次《意见》提出“研究在内地与香港、澳门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协议框架下支持香港、澳门保险业在粤港澳大湾区内地设立保险售后服务中心。”
在大湾区设立保险服务中心,既可以为已购买香港保险产品的内地居民提供代收续期保费、查询及保险理赔等服务,又可以为在内地工作或生活的港澳居民提供保险服务,同时还可以为内地保险机构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提供更多的港式、澳式经验。
第三,购买到大湾区专属保险产品,以更低价格投保。
《意见》提出“支持粤港澳保险机构合作开发跨境医疗保险等更多创新产品”。若结合银保监会推动全国首个区域性重疾表在粤港澳大湾区落地(当前处于征求意见阶段),可以预见,粤港澳大湾区内将陆续出现跨境医疗保险产品,大湾区居民将很快有望以更加便宜的价格投保。
事实上,除了三地保险机构有望合作推出各种跨境医疗保险,未来我们将在粤港澳大湾区看到越来越多的港澳保险公司。《意见》指出“支持符合条件的港澳保险机构在深圳前海、广州南沙、珠海横琴设立经营机构。鼓励更多社会资本在粤港澳大湾区内地设立保险法人机构,支持保险公司在粤港澳大湾区建立资产管理、营运、研发、后援服务、数据信息等总部”。一句话,我们将在广东看到更多港资和澳资保险机构身影。
第四,港澳车主通过港珠澳大桥来粤保险覆盖面扩大。
《意见》提到,“对经港珠澳大桥进入广东行驶的港澳机动车辆,实施‘等效先认’政策,将跨境机动车向港澳保险公司投保责任范围扩大到内地的第三者责任保险保单,视同投保内地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这意味着,以后港澳的同胞们通过港珠澳大桥进入广东,在港澳购买的机动车责任保险在内地也有效(自动扩展等效于内地的交强险),港澳车辆不用再另外购买内地的交强险。
企业和海外做生意更方便了
除投资理财、保险保障等个人福利外,《意见》26条还将给企业带来更多便利,将让企业感受到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比如对于粤港澳大湾区企业来说,和海外做生意更简单了。举个例子,《意见》26条举措中的第一条“探索实施更高水平的贸易投资便利化试点”。实际上,贸易投资便利化试点早已展开,按照《意见》,未来便利化程度应该会更上一个台阶。
去年1月,国家外汇管理局就已批复同意在粤港澳大湾区内的9市开展货物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试点。试点开展以来,不少大湾区外贸企业财务人员表示,这一政策真是太省事了。
以某外贸公司财务人员小明为例。试点前为了一笔国际付汇业务,小明需向银行逐笔提供纸质合同、发票、报关单及其他辅助材料,这个工作常常准备起来就要2—3天。而现在呢,单笔业务处理时间缩短至10分钟,较试点前下降70%以上,预计一年可为某些大型企业节省财务成本100万元以上。
按照《意见》规划的蓝图,企业的海外投融资手续也会大大简化。比如《意见》中提到“资本项目收入支付便利化试点”,就可以让企业简化结汇和支付管理方式;在大大降低企业准备单证人力、时间成本的同时,也让资金使用支付更加高效快捷。
同样以小明的工作举例,通常使用外汇资本金及结汇所得人民币资金向上游厂家预付设备款项,经过6个月的交付期,上游厂家于设备交付时才开具增值税发票。按原资本金支付结汇管理要求,手续繁琐、流程复杂,企业经营资金周转受到一定影响。而根据这一条,小明只需提供《资本项目外汇收入支付便利化试点业务支付命令函》即可,既解决了资金使用的燃眉之急,也节省了资料准备时间,大大提高了企业资金运营效率。
企业可以获得更多海外融资
除了跨境贸易更加便利化外,随着《意见》落地,企业将可更好地利用境内境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进行投融资,获得更多海外融资支持。
比如,《意见》提出支持银行开展跨境贷款业务、开展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跨境投资试点,支持港澳私募基金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型企业融资,鼓励符合条件的创新型企业赴港澳融资、上市以及构建多元化、国际化、跨区域的科技创新投融资体系等举措,将为大湾区的科创企业带来更多增量项目和投资机会,进一步打通境内和境外两个市场,便利企业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减低融资成本,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实体经济发展。
而“允许粤港澳大湾区内地非投资性企业资本项目收入或结汇所得人民币资金用于符合生产经营目标的境内股权投资”将有望进一步促成大湾区内的产业并购,进一步拓宽企业的投融资渠道。
更多金融就业机会等着你
《意见》的发布,除了将给个人和企业带来诸多值得期待的福利外,也“剧透”了未来一段时间粤港澳大湾区内的重大金融项目和平台。比如一直以来关注度比较高的粤港澳大湾区国际商业银行、广州期货交易所等被再次“点名”外,未来我们将看到粤港澳大湾区内将出现更多的外资金融机构。
其中,《意见》明确指出要“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并对银行、证券、保险三大行业画出了详细的规划图。
比如在银行业:除了粤港澳大湾区国际商业银行外,政策还支持各类符合条件的银行通过新设法人机构、分支机构、专营机构等方式在粤港澳大湾区拓展业务;支持境外银行在粤港澳大湾区内地同时设立分行和子行;支持商业银行在粤港澳大湾区内地发起设立不设外资持股比例上限的金融资产投资公司和理财公司;鼓励外资在粤港澳大湾区内地投资入股信托公司等金融机构。
在证券行业:有望出现更多外资控股的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期货公司等。
在保险行业:外资控股的人身险公司;外资保险集团、再保险机构、保险代理和保险公估公司有望陆续出现。
总之,随着各项金融对外开放举措率先在区内落地,粤港澳大湾区将成为全国外资金融机构最密集的区域之一。对于普通市民,特别是大湾区内的金融从业者来说,大量外资金融机构的入驻不仅将提升大湾区金融发展实力,也将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令人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