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今早会在香港喝早茶”,9月23日广深港高铁香港段正式开通,在广州南站开往香港西九龙的首趟列车上,很多乘客兴奋地说。谁会想到,40年前由于交通、通关等各种条件限制,当时从香港到深圳办事有时都难以一天来回。
“一小时生活圈”的成型,见证了改革开放40年来粤港澳社会民生合作的飞速发展。改革开放之初,广东通过港澳引进外资筑桥修路饮得“头啖汤”,拉开了基础设施大发展的序幕,现在珠三角已形成全世界最密集的高速公路网。近年来,粤港澳合作编制基础设施专项规划,从区域全局衔接协调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建设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推进通关便利化,构建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建构出世界级城市群的基础框架,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提供了强大的硬件支持。
在改革开放进程中,粤港澳不少民生领域合作堪称开全国先河。以旅游为例,从1983年内地居民组团从广州出发赴香港探亲旅游,到2003年广东佛山、东莞、中山、江门等市率先在全国试办个人赴港澳旅游,三地旅游业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如今赴港澳游、经港澳游早已走进寻常百姓家,广东旅游大省地位不断强化。粤港澳通关口岸数量也越来越多,往来越来越密切。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三地社会民生领域的合作持续深化,让粤港澳居民的获得感满满。据广东省港澳办介绍,医疗卫生方面,建立了粤港澳传染病防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紧急医疗救援、食品安全监测、医院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医药发展等合作机制。环保合作方面,共同实施珠三角大气污染物减排方案,优化区域空气的监测网络并实时公布监测数据。打造粤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合作示范基地,推进南沙粤港澳(国际)青年创新工场、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横琴澳门青年创业谷等创新创业平台建设,更是为粤港澳青年联手创新创业提供了广阔空间。
加强教育、医疗、文化、旅游、人才、创业、社会保障、生态环保等领域合作,建设一批粤港澳青年创新创业示范基地,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当前,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不断推进,更多的民生“利好”将陆续有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