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为青年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创造更有利的条件?如何加强大湾区各地青年之间的认知、交流?……“粤港澳大湾区青年领袖圆桌会议”14日在澳门举行,来自大湾区“9+2”各市青年领袖分别进行主题发言,共同为促进大湾区青年合作、发展提出真知灼见。
作为澳门特区政府主办的“奋斗青春、放飞梦想——共建粤港澳大湾区青年论坛”系列活动之一,“粤港澳大湾区青年领袖圆桌会议”以“共建大湾区青年合作发展新平台”为主题,为澳门青年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搭建平台,支持大湾区青年之间增进交流、促进合作、共商发展。圆桌会议邀请了来自大湾区内各兄弟城市的230多位青年代表出席。
在主题发言阶段,大湾区“9+2”各市青年代表从各自地域特色出发,各抒己见。
澳门青年代表莫志伟表示,各地社团应协助政府,为青年融入大湾区营造更有利的社会气氛和条件,并用好现有平台,在原有的良好基础上,加强更有效精准的合作。
香港青年代表霍启刚认为,大湾区这一概念最根本的是区内人民对湾区的互相了解、对湾区的归属感,而在教育、认知、交流上,各界还有很多工作要“深做细做”。
广州市青年代表黄山希望,大湾区能设立常态化的青年交流组织秘书处,各地大专院校应设立中短期课程,让三地民众学习各自的文化与法律制度。
珠海市青年代表贾凡说,青年人应更好地发挥香港的金融、人才资源,澳门的旅游、文化资源,内地的人才、科创和市场资源,并将优势资源效用最大化。
会上,22位青年代表还针对年轻人在大湾区建设寻找定位、在大湾区创新创业及就业、“9+2”城市如何为青年创造发展条件,以及加强粤港澳三方对接联系等议题作了深入热烈的交流互动。
在两场嘉宾观点分享中,香港“一国两制”研究中心研究总监方舟表示,大湾区的规划能为青年创造共同的工作和生活空间,是原有“9+2”上的新突破,对于港澳而言,有助解决过往存在的局限性,为青年提供更大的机遇及找到自己的大舞台。
澳门科学技术发展基金行政委员会主席马志毅说,建设大湾区需要让青年有获得感、幸福感,建议打造“宜居、宜行、宜业、宜游、宜乐”的湾区,并建设大湾区的科技创新中心。
澳门特区立法会议员、澳门经济学会理事长柳智毅在总结发言时说,青年在大湾区建设中是非常关键的因素,大湾区建设给他们带来许多新机遇,青年也应通过自己的成长和成功去成就大湾区的建设。